文/中醫科 主治醫師 李嘉菱
費先生(化名)是一位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腦部預防性放療後,食慾下降、食不知味、食後腹脹,並伴隨較怕冷怕風、疲倦感,左耳痛經檢查診斷為中耳炎、中耳積水。
顏小姐(化名)是一位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後,口乾非常嚴重,喝再多水都無法解渴,甚至到後來喝冷飲覺得不舒服,亦伴隨腹脹的情形,口乾讓她非常焦慮,讓她有隨時會乾涸而死的感覺。
放射線治療對頭面部惡性腫瘤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隨著近年來放射線治療技術不斷改革,大幅降低放療的副作用,但仍舊無法完全避免,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中醫在改善放療副作用的方面,不論從醫學專家的經驗或是在國際期刊,都有顯著的療效,此外,中醫還具有放射增敏性,能提高放射線治療的效果。
癌症需頭部放射治療的適應症
1. 頭頸癌中,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口咽癌、唾液腺癌和鼻竇及鼻腔癌等,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2. 小細胞肺癌經治療有臨床改善者,可接受預防性的腦部放射線治療(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PCI)。
3. 其他惡性腫瘤轉移至腦部,可做根治性或緩解性的放射線治療。
影響放療後遺症的因素
• 放療部位
• 總放射劑量及其療程
• 同時併用化療
• 基因(不同安全劑量)
• 年紀(<5歲或年長)
頭面部放療後遺症分期及症狀
一、急性期(放療過程中)
1. 急性腦病:血腦屏障破壞,顱內壓升高,劇烈頭痛、噁心、嗜睡、局部神經學缺陷和發燒等症狀,極少數人有腦疝
2. 腦水腫:血腦屏障破壞
3. 噁心和嘔吐
4. 放射性皮炎和脫髮:放射性皮炎可分為乾性或濕性脫屑,脫髮則與放射線劑量有關
5. 聽力問題:漿液性中耳炎或聽力損失
6. 骨髓抑制:頭部-脊髓放射治療或合併化療比較多見
7. 口腔粘膜炎:頭部-脊髓放射治療 ,可見紅斑、腫脹、疼痛感
8. 腮腺炎:可導致高澱粉酶血症,發燒、疼痛、腫脹和壓痛
二、早期-延遲期(放療後2-4個月)
1. 嗜睡:顱內壓升高,通常2-3週內可緩解
2. 暫時性局部神經症狀:腫瘤反應及腫瘤週微水腫或脫髓鞘,可逆的記憶缺陷
三、晚期(放療後約90天):不可逆
1. 放射性壞死(放療後1-3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及腦實質脫髓鞘
2. 瀰漫性腦白質損傷:嗜睡,抽搐,構音障礙,運動失調,精神錯亂,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症,很少導致死亡
3. 頭痛:發生類似中風的偏頭痛, 伴隨局部神經症狀或癲癇發作
4. 白內障:無痛性視力損害
5. 視神經病變:無痛性單眼或雙眼視力損害
6. 乾眼症(眼睛乾澀)
7. 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缺血,無痛性的視力喪失
8. 耳毒性:耳鳴(鼓膜血管擴張,耳咽管水腫),聽力損失(感覺神經性損傷)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副作用與中醫治則
從中醫理論,放療副作用的產生,除了患者原本的體質因素,還必須考慮放療這個刺激因子,在中醫古籍並未有「放療」的相關記載,現代多數中醫學者把放療當作是一個「熱毒之邪」。由於中醫熱邪的諸多特性,如「易耗氣傷津、火性炎上、易生風動血、易擾心神、易致癰瘡」等,對照放療的部位,而產生口乾舌燥、口瘡、皮膚脫屑、皮膚或黏膜潰瘍、腹瀉或便秘、頭痛、失眠等症,此時針對放療的熱毒,中醫治則以清熱、益氣、生津、滋陰、涼血為主,針對放療部位加上引經藥(類似標靶),再搭配體質用藥。中醫可以緩解頭面部放療產生的副作用如下:
- 緩解頭暈(降腦壓)
- 減少耳道不適感(重聽,耳鳴,耳塞,耳閉感)
- 皮膚:改善發紅,乾燥,脫屑,滲液
- 唾液,黏膜:改善口乾,口瘡,口腔或咽喉潰瘍
- 眼睛:乾燥,流淚增加(較少見)
頭面部放療不只是傷氣陰
放療在中醫屬於熱毒,熱毒容易耗氣傷津,進而產生病理產物如痰濕水飲或血瘀,若沒有適當平衡體質,最後可能走向陰陽兩虛。
頭頸癌的患者在經過放射線治療後經常會有「口乾舌燥」的後遺症,多數人只知道放射線治療是熱毒,熱毒會傷氣陰,卻不知道血瘀、竅阻(唾腺也屬於孔竅的一種)、進而陽虛。
為何會產生血瘀呢?頭頸癌患者接受放療後,在放療範圍內的唾液腺,其唾液生產往往有顯著減少。導管和腺泡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漿液性唾液腺。根據不同程度的炎症和退化性改變,可能會出現纖維化,導致終身唾腺分泌不足;不在放射治療範圍內的唾液腺可能會增生,而進一步儲存唾液量和功能。這些「產生炎症甚至纖維化的唾液腺」,就是血瘀的表現。
為何會陽虛呢?中醫有「頭為諸陽之會」的記載,腎主骨生髓,諸髓者屬腦,腦為奇恒之府,諸陽之會,位高而屬陽。頭為諸陽之會,十四經之手足三陽均交會於頭巔,故頭巔頂有“百會穴”之稱。頭面經過放療破壞之後,陽氣無法交會、甚而流失,很快就變成陽虛體質。但是一般人“錯誤的觀念”還是認為口乾就是火氣大,因此喝了大量的水、冰水、退火的飲料,造成中下焦一片寒冷,更加重陽虛。
正常人為何不會口乾呢?除了適當補充水分,有足夠的津液或陰血,可以上承至口腔,還需有陽氣來把水分氣化。例如用鍋子煮開水時,有火把水加熱變成水蒸氣後,還需要把鍋蓋掀開,水蒸氣擴散至空氣,空氣中的溼度才會足夠,而這種水蒸氣就像是人體被氣化的水,可以濡潤口腔。
頭面部放療中後期的患者口乾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陽虛」的表現:一種是舌津多、仍覺口乾,屬於津液可以上承、陽虛無法氣化水液;一種是舌紅無苔、舌乾少津,屬於陽虛但津液無法上承至口腔。
以上這些病機及體質的轉變,不只是在「口乾舌燥」的表現上,整體而言,頭面部放療期間,因熱毒傷氣陰,中醫治療以益氣養陰、清熱活血;放射治療後則可遺留不同程度的炎症、退化性改變或纖維化,中醫治療以活血通竅;如果已經出現陽虛、痰濕水飲停滯,則加以滋補脾腎、溫陽利水、化痰除濕。
頭面部放療衍生的消化問題
頭面部放療初期常見消化問題,可因口咽乾燥而吞嚥困難,或因口咽黏膜潰瘍而吞嚥疼痛,此時只吃流質食物或嗜飲冰水,容易因為液體量攝取過多或損傷脾陽,導致「對水的消化不良」,而有腹脹、噯氣、嘔吐、泄瀉等症狀。所以治療口咽乾燥或口咽黏膜潰瘍、改善吞嚥是當務之急,並搭配溫化水飲的藥物,此外,應保持口腔衛生,避免酒類、含酒精之漱口水以及過酸、過辣、過硬的食物。
頭面部放療的晚期常見消化問題,可因唾液分泌減少、牙齒受損、組織纖維化影響吞嚥功能,進而咀嚼不完整、進食過快,導致對食物的消化不良,亦可有腹脹、腹痛、噯氣、嘔吐、泛酸等症狀。應持續維護口腔衛生,尋求牙醫治療,提早作咀嚼肌運動,若有消化不良,可以服用消食之品,如麥芽、神麴、山楂、萊菔子、穀芽、雞內金等。
***咀嚼肌運動
使用溫毛巾溫暖臉頰肌肉,一面做張口、唱音符的口型活動使口腔在各個角度下,張大到儘可能的程度。
張大嘴巴,發出「A─」
嘴巴往兩側張大,發出「I─」
用力把嘴巴向前突出,發出「U─」
***緩解口乾的茶飲,適用於頭面部放療中
甘潤飲:沙參3錢、麥冬3錢、玉竹3錢、天花粉3錢、桑葉3錢、生甘草2錢、牡丹皮3錢,約煮成300 -500c c。
若有口瘡或口腔、咽喉潰瘍,可加白芨或蓮藕粉1-3錢,含漱之後慢慢啜飲。若口乾較嚴重,沒有胃嘈雜泛酸,可以加烏梅1顆。疲倦較嚴重,可加入西洋蔘2錢、五味子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