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前一陣子的新聞提到一名25歲年輕男子日前因健檢發現腎功能指數異常而求診,醫師發現他一天要喝掉好幾桶水,而且長期大量喝水反而越喝越渴,排尿量高達1萬CC,由於長期未經治療,膀胱肌已經受損,尿液逆流至腎臟,而引發腎功能異常。
由於廣告的置入性行銷,民眾常誤以為「多喝水就可以幫助新陳代謝,讓血液變得清澈」,反而因為喝太多或飲水種類不適當而喝出一身毛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醫在二千多年前就有提到『水毒』,明顯的水飲疾病肉眼可見,但是也有無法表現在外的水飲疾病,而這些水飲疾病根據停聚或流竄的部位而臨床表現不同,如呼吸、消化、循環、神經、內分泌、泌尿以及運動系統等皆可產生。
在門診我常常會對病患說:「你就是對水消化不良」。病患常會一臉疑惑地問:「對水消化不良?水積在腸胃嗎?可是我照過胃鏡和超音波,胃裡面沒有水,也沒有腹水,醫師你亂講吧?」我回答:「腸胃積水也可以積在細胞間質,這不一定是你看得到的」。
有些病患對於我所說的對水代謝不好本來半信半疑,因為從外觀一點都看不出來有積水,沒有下肢水腫,按壓也不會凹陷,在治療之後,身體輕鬆許多,腳也小了一號,可以穿回之前的鞋子,這也是無法表現在外的水飲疾病。
此外,還常見一些噯氣、打嗝日久不癒,甚至胃腸潰瘍、胃下垂、痔瘡,也是水飲疾病,因為胃腸好比具有彈性的氣球,原本沒有積水時不會有空氣也不會下垂,一旦過度積水,氣球跟著膨脹,空氣也會跟著變多會出現噯氣及打嗝,下垂加重出現胃下垂及痔瘡,組織泡在水裡久了也容易爛掉產生潰瘍。
病患進一步問:「為什麼會對水消化不良?喝進來的水不是會自動排掉嗎?是要少喝水嗎?多喝水不是對身體很好?一天應該要喝多少水?」恰巧最近看到一本『石原結實』醫師的著作『停止喝過多的水』,心喜終於有人宣導『應適當喝水』,然而書中對於食物的寒熱分類仍有些許錯誤,那就由我這位中醫來矯正吧!
西醫的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Symptoms)
人體含有過量的水,稱為『水中毒』,在人體內會稀釋血液中的鈉,造成『低血鈉』,這種情況會阻止人體細胞正常運作,而水中毒在早期通常不會有症狀,或是會有類似腹瀉的症狀,但如果不及時治療,也可以致命。當人體同時流失水和電解質時,僅補充大量的水,人體電解質無法達到平衡,細胞也會開始出現故障。
水中毒的原因
1. 飲水量遠超過實際需求是最常見的原因。
2. 服用抗憂鬱劑也是常見主要原因。
3. 其他原因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嘔吐或腹瀉(相對造成電解質流失),腎上腺皮質分泌不全(愛迪生氏症)。
4. 系統性疾病,如肝硬化、腎臟病和心臟衰竭,也會增加水中毒的風險。
水中毒症狀
成人 |
嬰幼兒 |
1. 最初因為胃無法容納過量的水而有噁心、想吐的症狀。 2. 接下來會變得語言不流利或口齒不清。 3. 感到虛弱和疲倦。 4. 其他症狀包括頭痛,腹脹。 5. 體內的過量的水若影響到腦細胞,會開始產生幻覺、神智不清和混亂。 6. 肌肉痙攣。 7. 癲癇,昏迷,呼吸停止,腦腫脹,甚至可能死亡。 |
1. 明顯水中毒症狀:面部腫脹或浮腫。 2. 其他明顯症狀:嬰幼兒的心理狀態改變,如異常煩躁不安或嗜睡。 3. 寶寶的體溫略有下降。 4. 孩童常見的症狀是疲勞,頭痛和意識混亂。 |
人體一天應該要喝多少水?
在有規則運動之下,人體一天所需的水量大約為:最低限量=每人每公斤30毫升,最高限量=每人每公斤60毫升。
舉例來說,一位健康的人,體重為50公斤,每天所需的最低水量為1500毫升,你不一定要攝取達到最高限量3000毫升,如果有額外的水分流失,例如流汗、嘔吐、腹瀉等才需額外補出水分,但是如果已經有水飲疾病則應該攝取最低限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食物中也充滿了水,我們平常三餐進食的湯、菜、水果的含水量可以稍作估算,這也包含在人體一天所需的水量中。
或許你會說,連喝水都這麼麻煩,還要計算劑量?記住,口乾喝水喝到解渴為止適用於正常健康人,雖然口乾了人自然就會想要喝水,但是喝水也是一門學問,以慢慢啜飲、喝了可以解渴的量為度,如果你喝了水可以緩解就應該適可而止,喝了很多水還是無法解渴則應該要找出口乾的原因。
運動流汗後應該要怎麼補水呢?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由於汗是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份,而血液是心所主,若汗出過多,易耗傷心血及心氣,導致心悸、失眠等。人體的組織細胞有一定的電解質濃度,運動後需要補充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建議可以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以免電解質不平衡。
中醫的水中毒
在中醫,廣義的水中毒,是指與水與有關的疾病,包含痰、飲、水、濕,與西醫的水中毒不同的是,中醫的水中毒檢查不一定會有低血鈉。一般認為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更清者為水,而濕乃水之漸,是水液彌漫浸漬於人體肌膚、筋脈、臟腑中的狀態,其形質不如痰飲和水明顯;就其病理變化而言,痰多凝聚為患,水與飲多遊溢為患,濕多浸淫為患;就其臨床表現而言,痰病多見咳、喘、胸脅滿悶或痞硬、眩暈、神昏等症狀,水飲多見浮腫、小便不利、心悸、動悸等症狀,濕病多見頭目昏蒙、肢體沉重、脘痞納呆、大便溏等症狀。
狹義的水中毒則指的是水飲疾病。關於水液疾病的發病機理,與水液生成、代謝路徑有關,詳細內容請參閱另外一篇文章。
《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水液代謝,須由肺、脾、腎、三焦、膀胱等臟腑的協調作用下完成。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人體津液的敷布排泄除了與五臟六腑的氣化作用密切相關外,肌膚腠理的開合調節也很重要。內經云:"腎合膀胱三焦, 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例如外感外邪襲表,影響腠理開合功能,進一步影響臟腑氣機升降、氣化轉輸功能,導致津液敷布失常;若失治或誤治,使表邪內陷,阻礙臟腑氣化功能,內外合邪,則可產生水、飲、痰、濕諸多變證。
哪些原因容易導致水中毒?
張從正臨證心法提到「飲之所得,其來有五:有憤鬱而得之者,有思慮而得之者,有困乏而得之者,有痛飲而得之者,有熱時傷冷而得之者。」這段話的意思是水飲疾病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五種,一是情志抑鬱,木(肝)不疏土(脾),或憤怒導致肝氣乘脾而留飲;肝主慮,久慮而不決則飲氣不行,或脾主思,久思則脾氣結,亦為留飲;疲勞過度,乘困飲水,脾虛無法運化水濕;飲水過度而為留飲;天熱飲冷過多,損傷脾胃陽氣,造成水飲疾病。
整體而言,水飲疾病就是代謝水液的臟腑機能與攝取水分是否能達到正常的平衡點。若人體臟氣虛弱而飲水過多,可導致水飲疾病;人體代謝水液的臟腑機能雖然正常,但是長期飲水、或食冷過多,亦可損傷臟腑機能,導致水飲疾病。因此,對水液代謝失常的病人,應限制攝水量及水的種類,以減輕內臟的負擔。
另外陽虛體質容易產生水飲,水飲也會導致身體變冷底,這是"水冷卻理論"。大家如果去過日本會發現,同樣溫度是攝氏15度,氣候比較乾燥的日本感覺起來不會那麼寒冷,如果這個溫度在濕度高的台灣,可能就冷得發抖了,所以人體內的積水也會影響溫度,就是這個原理。
哪些食物容易導致水中毒?
在這個飲料商店林立的土地,常見人手一杯冷飲,暢飲的當下非常涼快,卻不知道會帶來身體不適,患者都會說:「我都去冰耶!」基本上,去冰還是很冰,如果喝冷飲沒有問題,應該也不會來看醫生。另外飲料的種類也很重要,生茶如綠茶偏寒性,熟茶如紅茶、烏龍茶、普洱茶偏溫性,還有一些花草茶或是瘦身茶也應該慎選。或許你會問綠茶不是可以抗癌、抗氧化?這和喝紅酒可以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一樣,喝多還不是肝硬化?!我們不能只把食物的優點放大而拼命攝取,卻忽略其他的缺點。
除了溫度偏冷的食物以外,本性偏冷的食物(如表一)也容易造成水中毒,例如在主餐前的生菜沙拉,剛從冰箱拿出來、沒有煮熟已經是溫度偏寒了,再加上常放一些蕃茄等寒性蔬果,損傷脾胃等臟腑的陽氣,對水的代謝變差而造成水中毒,所以素食者更應減少攝取寒涼性蔬菜水果。
有一些水飲疾病的人是口中有異味,想要用喝水蓋過難聞的氣味,但是卻忘記要治療口中異味的原因。另外,還有一些水飲疾病的人是習慣飲茶者,例如作生意需要與客戶交談,於是泡了茶招待客戶,一整天下來飲水量也是超過,反而喝太多的水造成消化不良。
表一、寒涼性食物表
穀豆類 |
粟米、苡米、大麥、蕎麥、綠豆 |
|
蔬菜類 |
瓜類除了木瓜、地瓜、南瓜以外,皆屬於寒涼性食物 |
|
蔬菜 |
蓮藕、荸薺、生蕃茄、大白菜、萵苣、空心菜、茭白筍、竹筍、蘆筍、茄子、芹菜、油菜、莧菜、白蘿蔔、瓠、各種菇類、海帶、紫菜、髮菜 |
|
果品 |
柿子、柚子、甘蔗、楊桃、橘子、菱角、梨子、李子、枇杷、葡萄柚、椰子、山竹、蓮霧、百香果、奇異果、火龍果、鳳梨 |
|
肉禽乳蛋類 |
鴨肉、豬皮、水牛肉、鴨蛋、田雞肉 |
|
水產類 |
蝦、黑魚、河蟹、海蟹、蚵、田螺、蚌、文蛤、蜆 |
加薑片是否可抵銷食物寒涼之性?
加薑片的確可以稍微抵銷食物寒涼之性,這裡指的"稍微"取決於薑與寒涼食物的量而定。而且食物也有其歸經,薑主要走的是肺脾胃,如果寒涼的食物不是走肺脾胃,加入薑就失去抵制的效果了。為了抵銷食物寒涼之性而加大量的薑也會影響食物的美味。一般平和體質的人也應該攝取偏寒的食物,才會營養均衡,但為了避免體質偏差,仍應注意不要攝取過多。
薑的種類也有區分,薑依不同的生長時期分為嫩薑、生薑、粉薑、老薑、薑母,薑依泡製方法乾薑、炮薑、薑炭。生薑,為薑的新鮮根莖;乾薑,為母薑曬乾的乾燥品,藥用為主,可進一步加工為炮薑、薑炭。乾薑可溫中散寒,對於抵銷食物寒涼之性效果較佳,但需要在中藥行購買;一般民眾比較容易取得的是生薑與老薑,這兩者都有些許發汗效果,生薑能發汗解表,祛風散濕,溫胃降逆;而老薑氣味濃厚,在茶飲中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刺激腸胃,陰虛體質的人(常勞心、熬夜或睡眠品質不佳)亦應避免,因為發汗過度會造成頭暈、心悸等狀況。
水飲疾病的常見症狀
水飲是有形的病理產物,也可隨氣而行、四處為患,或上干清陽,阻塞清竅;或下蓄膀胱,阻礙水道;或停聚體內,阻遏臟腑氣機;或外溢肌膚,浸淫筋脈等。水飲疾病臨床表現不一,以下為常見症狀:
1. 小便清長或不利:正常情況下,腎關開闔有度,開則將體內多餘的水液和代謝產物化為尿液排出體外,闔則將機體所需津液及水谷精微留於體內再用。病理情況下,如腎的氣化不利,腎關開少不能泄濁,則尿閉、尿少、或小便不利;若腎的固攝功能不足,腎關闔少不能留精,則不能將所需津液及精微物質留於體內,則出現尿頻、遺尿、多尿、糖尿、蛋白尿等。
2. 脹滿:水飲停留體內,氣機運行受阻,水阻於上可見胸脅脹滿、頸項痠痛或轉側不利;水阻於中則見脘腹脹滿。
3. 口渴:由於水阻氣機,氣不化津,津液無法上承於口,故有口渴。患者常自自覺口乾舌燥,時時欲以水潤之,欲飲溫水,飲而不多或飲後不適。
4. 水逆(包括嘔、吐、噯氣):水逆是水邪上逆作吐之意,由於水飲阻遏,胃失和降所致。其特點是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吐後又渴,再飲再吐,故名"水逆",在渴飲嘔吐的同時,可伴有小便不利、少腹脹滿等。
5. 水痞:由於水飲內阻,壅滯氣機,故可出現胸脘痞悶不舒,更嚴重會出現腹壁硬梆梆的症狀,治療必以利水為主,水去則氣行,氣行則痞滿自除。
6. 悸動:水氣上凌於心而心悸;水阻於胃,胃陽被遏,可見心下悸;若水阻下焦,腎陽被遏,則為臍下悸,欲作奔豚。
7. 眩暈:水飲內停,可阻遏清陽產生,或清陽上升路徑受阻,甚至水飲停積在頭面,直接蒙蔽清竅。其特點是頭目昏眩,沉重如裹,甚則天旋地轉,如坐舟車,兩目難開,臥床不起,時時嘔吐痰涎,痛苦欲死。
8. 肢體震顫:水飲內阻,浸淫筋脈,筋脈失養而致,輕則四肢輕微抖動,重則身為振振搖,甚至於振振欲擗地。此多見於陽虛水停之證,應與肝風內動之抽搐鑒別。
9. 咳喘:水飲迫肺,肺氣失於宣降,則可出現咳、喘、短氣等症狀,辨證要點以痰清稀或有泡沫為主。
10.水腫:水飲外溢肌膚,四肢或全身浮腫,按之局部凹陷不起。
11.泄瀉:水飲浸漬胃腸,可致瀉泄。其特點是大便清稀如水,小便反少。
12.疼痛:水飲內阻氣機, 可見頭痛、胸痛、脅痛、腹痛等症狀;外阻筋脈關節,可見四肢或身體疼痛。
13.厥冷:水飲內停,陽氣被遏,不能外溫四肢,可致手足發冷,水去厥自回,謂之水厥。
水飲疾病的望診、切診
1. 水色:因水飲阻遏營衛氣血,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其人面色常青暗或黧黑,或兩目眶呈現一黑圈,乃水寒鬱遏之象,故謂水色。黑為腎之色,水色多見於水飲證的慢性遷延期或危重症侯。
2. 水瞼:指面部或眼瞼浮腫,或下眼瞼腫脹如臥蠶狀。眼瞼屬脾,脾虛水盛,多先腫於目窠下。
3. 水斑:水飲內阻日久,氣血瘀滯,面部可出現青黑斑點。
4. 水舌:水飲內蓄,飲聚寒凝,其人多舌體胖大,邊有齒印,舌苔白而水滑。
5. 水脈:水飲為陰邪,易致寒凝,阻遏陽氣,壅滯氣血,故脈多沉弦或沉緊。但並非所有的水飲證均是沉脈,如兼表邪之小青龍湯證,以及風水、皮水等, 亦可見浮緊之脈。故緊脈與弦脈,乃水飲證之主脈。
6. 水腹:為水飲停聚不去所致。病勢輕者則脘腹按之濡,有如囊裹水之感;病深日久者,可見腹部膨隆如鼓,脹滿拒按。陽虛者多中央凹陷,如蛙狀腹;陰虛者多中央隆起,四肢枯瘦。
水飲疾病的治法
古代醫家張仲景對水飲的治法的總原則為「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使用溫藥是針對水飲屬陰、屬寒而言,但若水飲夾熱、化熱則另當別論;所謂和之,乃針對水飲停聚,多有陽虛、氣化不利一面,治療應標本兼顧,宜溫陽利水化飲,若峻猛攻逐,反欲速不達。但對水飲內盛而正氣不虛者,亦有急則治其標之例。
從中醫的治法可知人體所喝的水不一定會自動排出,有水飲疾病也不是只要利水就會好,市售某些利水產品如果是偏寒的,愈喝可能積水更嚴重,水飲疾病的治法還包括汗法、補益氣血陰陽、行氣活血等,總之,保持身體的溫暖及血液的流利才是避免積水的根本法則。
去水毒的方法
1. 適當運動
運動流汗的原則以微微汗出、身體感到舒暢即可,體虛之人不可過度發汗。在門診也有病患會說:「我就是很難流汗」,需要另外考慮汗源及人體陽氣是否充足,或是毛孔閉塞無法發汗。
2. 嫩薑紅茶
材料:紅茶1茶匙,嫩薑刨絲,黑糖適量(可不加,糖尿病患者不宜)。
作法:將紅茶1茶匙,黑糖適量,加300-500毫升熱開水,最後加入刨絲嫩薑調勻即可。
功效:發汗解表,祛風散濕,溫胃降逆,(黑糖)養血活血。
歡迎至FB粉專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Aroma.TCM.Dr.Le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