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近日走訪一趟義大利,典雅的建築及大師級的藝術作品令人驚艷以外,冷冽的氣候也讓人不敢領教,在幾乎攝氏零度下得了一場重感冒,鼻涕黃稠,咽乾微痛,咽癢欲咳,痰黃稠,沒有身體痠痛;由於帶的藥不多,所以只能節省地吃。
回台灣的時候,由於需要轉機,飛機兩次起降,在第一次降落的時候,耳膜突然"啵"的一聲,伴隨劇烈疼痛,聽力瞬間下降,耳朵好像有一層東西蒙住,塞塞癢癢的感覺,心裡想著『應該是氣壓改變造成短暫的耳塞感吧!』回到家後休息了一天,耳塞耳癢的感覺仍然持續,聽力也比較下降,不像以前搭機不久後耳塞感即消失,經其他醫師檢查耳膜,才發現耳膜腫脹發紅非常嚴重,快要破掉了,是急性鼻咽炎合併中耳炎。其餘症狀:納可,二便可,因時差感到疲倦,已無咳嗽、咽痛、咳痰。舌紅,苔薄膩,邊尖少苔,朱點多,齒痕,少津;脈溢浮弦滑。
耳在中醫思聽覺、主平衡,位於頭面部,是清陽之氣上通之處,屬清竅之一。由於全身各大脈絡聚會於耳,使耳與全身各部及臟腑發生密切的聯繫,臟腑之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常循經反映於耳。與耳關係比較密切的經絡有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及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也有外耳、中耳、內耳分別屬於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少陽膽經。與耳關係密切的臟腑有五臟的肝心脾肺腎及膽腑。
判斷自己的症型是外感風邪、肝膽濕熱、陰虛陽亢。治則為疏風通竅、清利肝膽經濕熱、滋陰潛陽。至於為何演變成中耳炎呢?可能由於耳咽管相通,在飛機上不敢一直擤鼻涕,鼻涕積到一定的程度,飛機降落氣壓的改變,使得細菌經由耳咽管跑到耳朵。自己開了濃縮中藥粉服用,仍然覺得療效不佳,應該是劑量的關係,當晚就拿了湯劑,以龍膽瀉肝湯、蒼耳散、知柏八味丸化裁,只喝一帖的一半,隔天聽力已經恢復,耳塞、耳癢、鼻涕也有減輕,續服三帖痊癒。
耳相關經絡臟腑條文
《靈樞·口問》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可見耳與經絡的關係在《內經》時期已奠定了基礎。後世醫著又多有闡述,如《醫學真經》說:“十二經脈,上終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並”,《丹溪心法》說:“蓋十二經絡,上絡於耳”、“耳為諸宗脈客所附”,《類經國翼》說:“手足三陰三陽之脈皆入耳中”,《奇經八脈考》也從奇經八脈角度,闡述了耳和經絡的關係。
與生理相關的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于耳,藏精於心”,《靈樞·五閱五使》說:“耳者,腎之官也”,《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千金方》說:“心氣通於舌,非竅也,其通於竅者,寄見於耳,榮華於耳”,《證治準繩》說:“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雜病源流犀燭》說:“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而《厘正按摩要術》在彙集前人經驗基礎上,提出了耳背與五臟的關係,指出“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樓屬肝”的生理聯繫。
與病理相關的如《素問·臟器法時論》說:“肝病者,……虛則……無所視,耳無所聞”,《素問·玉機真臟論》說:“脾為孤臟,……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證治準繩》說:“肺氣虛則少氣,……是以耳聾”。而察耳的形態、色澤等改變,可“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的病變,如《靈樞·本臟》說:耳“黑色小理者腎小,……耳薄不堅者腎脆”,《證治準繩》說:“凡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為腎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