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醫內科 主治醫師 李嘉菱 

        一位女性大學生,因經痛已九年而前來中醫門診,經前頭暈,經痛伴隨頭痛、嘔吐、冒冷汗、腰痠,經色暗紅,就診時頸部以上包括臉的肌膚色紅浮腫、癢、發熱、脫屑、粗糙、麻木刺痛感,晚上的蕁麻疹較嚴重,並伴隨呼吸喘促困難,蕁麻疹及喘的情形到了隔天白日稍微緩解;曾吃蝦子發生蕁麻疹;偶爾晚睡,平素喜冷飲,大便偏軟,小便正常;舌微紅,苔黃厚膩,齒痕,有津;脈沉細澀無力,尺弱。期間西醫檢查並無特殊過敏原,各項免疫因子也呈正常;肺功能檢查有初步的呼吸道阻塞;儲鐵蛋白低於正常值。


        
此患者是蕁麻疹合併血管性水腫,血管性水腫的症狀經常是痛覺多於皮膚瘙癢,往往發生在臉上。經過2個月的中醫治療後,經痛及蕁麻疹症狀逐漸緩解,但在就診後的第二次月經結束,臉上的蕁麻疹又發作,未食用蝦蟹,判斷是經後血少、血虛生風;然而蕁麻疹部位僅在頸部以上,可能是火,區分虛火實火的關鍵在於經痛熱敷改善,舌脈皆見虛象,故為陽虛浮火,人是一直立的個體,浮火當然出現在臉;從平素喜冷飲、大便偏軟,舌脈皆見濕濁蘊積;從發作時間在晚上,判斷與自律神經失調及陰血虧虛有關。


        
治療給予養血活血,溫下焦引火歸原,佐以宣肺袪風化濕,養陰平肝克敏,並囑於月經結束後飲四物湯一周,配合外用藥膏-紫雲膏,刺痛明顯再給予冰敷;持續調養半年後,晚上氣喘幾乎不再發作,頸臉也幾乎恢復原有的膚色及潤澤。需注意的是,月經後飲四物湯並不適用於每位女性,況且市面上的四物湯配方不同,仍需視體質差異而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醫腹診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