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醫內科 主治醫師 李嘉菱
自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後,福島第一核電廠相繼發生爆炸,輻射外泄污染的威脅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福島核廠此次釋出的放射性元素以碘131和銫137為主,半衰期(輻射劑量降低一半所需時間)較長,其他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很短,幾分鐘就消失。不少國家的民眾甚至已經開始囤積碘片、含碘鹽。
關於環境輻射即時監測資訊可參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的網頁http://www.trmc.aec.gov.tw/。一般背景輻射範圍在0.2微西弗/時以下,當輻射值在0.2 ~ 20微西弗/時需加強偵測調查,在20微西弗/時以上需執行輻射緊急偵測。真正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的劑量為兩百微西弗,是輻射背景值的一千倍。
定義
放射病是指在短期內以極大劑量的輻射而破壞身體,也稱為急性放射病、急性輻射症候群或輻射中毒。
人體吸收的輻射劑量決定罹病的程度,低劑量輻射,如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不會引起放射病。
放射病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後,另外最著名的就是1986年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廠災變。
症狀
1.吸收劑量和曝露時間
放射病的嚴重度取決於輻射吸收劑量。
輻射吸收劑量取決於輻射能量強度及與輻射來源的距離和曝露時間。
X光的輻射劑量非常小,通常遠低於 0.1格雷(Gray輻射單位)。
放射病的症狀和體徵出現時,通常全身吸收劑量至少1格雷。
全身吸收劑量超過 6格雷難以治癒,通常在兩天內到兩個星期內會導致死亡。
2.初始症狀和體徵
輻射曝露劑量愈大,症狀出現愈快,嚴重度愈大。
曝露時間及症狀發生,是人體吸收輻射劑量的指標。
高能量輻射會破壞人體的某些細胞,最容易受傷的細胞如消化道及骨髓的血球生成細胞。
早期症狀 |
||||
|
微量曝露 (1-2 Gy) |
中度曝露(2-6 Gy) |
重度曝露 (6-8 Gy) |
極重度曝露 (8-10 Gy或更高) |
噁心嘔吐 |
在6小時內 |
在2小時內 |
在1小時內 |
在10分鐘內 |
腹瀉 |
-- |
在8小時內 |
在3小時內 |
在1小時內 |
頭痛 |
-- |
在24小時內 |
在4小時內 |
在2小時內 |
發燒 |
-- |
在3小時內 |
在1小時內 |
在1小時內 |
晚期症狀 |
||||
頭暈及缺乏方向感 |
-- |
-- |
在1週內 |
立即 |
虛弱,疲倦 |
在4週內 |
在1-4週內 |
在1週內 |
立即 |
掉髮,吐血及便血,感染,傷口癒合不良,低血壓 |
-- |
在1-4週內 |
在1週內 |
立即 |
診斷和檢查
如何確定人體所吸收的輻射劑量,對於存活率有很大的幫助。
1.已知暴露:與輻射源的距離及暴露時間可以幫助估計放射病的嚴重程度。
2.嘔吐等症狀:輻射暴露至嘔吐發生的時間點,可以準確估計吸收的輻射劑量。
3.血液檢查:是否有對抗疾病的白血球,血球細胞DNA的異常變化,可以顯是骨髓損傷程度。
4.劑量計:可以測量輻射吸收劑量。
5.測量儀:可以確定人體內放射性粒子的位置。
併發症
輻射暴露引起立即的放射病會顯著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放射病也可造成短期和長期的精神問題(如悲傷、恐懼、焦慮),如經歷輻射事故、攻擊而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擔心朋友或家人是否生還,對抗不確定和潛在的致命疾病,擔心輻射照射導致癌症等。
治療
治療目標為防止進一步放射污染,治療受損器官,減輕症狀和緩解疼痛。
1.去除污染
盡可能去除外部放射性粒子,卸下衣服和鞋子可消除約百分之九十的外部污染。用水和沐浴用品輕洗身體,可去除額外的輻射粒子的皮膚。
防止進一步放射性粒子擴散和降低體內污染的風險,如吸入、食入或開放性傷口。
2.治療受損骨髓
依白血球、紅血球或血小板之不足,給予治療。
3.治療受損器官
(1)碘化鉀:碘可維持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會吸收各種形式的碘。當體內被放射性碘污染,甲狀腺會吸收放射性碘,造成甲狀腺危害。碘化鉀是非放射性碘,可填補甲狀腺“空缺“,防止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之後放射性碘則從尿液清除排岀。
(2)普魯士藍:是一種特殊染料,可結合放射性元素的粒子,如銫和鉈,之後從糞便排泄,可加速放射性粒子排出和減少輻射吸收。
(3) DTPA:與金屬結合,可結合放射性元素的粒子,如鈈、鋂、鋦。之後從尿液排泄,從而減少吸收的輻射量。
4.支持性治療
如感染、頭痛、發燒、腹瀉、噁心和嘔吐、脫水。
中醫對輻射的觀點
放射病的機轉與惡性腫瘤接受放射線治療產生的副作用類似,不同之處在於放射線治療可侷限於特殊器官,放射病則是較廣泛性的破壞,而表現的症狀也因此有差異。中醫認為輻射屬於熱毒,具有耗氣傷陰的特點,氣陰不足則出現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午後潮熱等症狀,在不同臟腑還有不同症狀;熱毒蘊藏體內過久可煎灼津液,煉液成痰,痰瘀膠結,所以中藥應用在抗輻射,多以補益氣血和清熱生津為主,結合少數活血祛瘀藥組成;輻射的損傷最終可造成肝腎陰虧,而有血球低下(腎主骨生髓)、掉髮(髮為血之餘,腎其華在髮)等症狀,此時需補益肝腎。
輻射損傷各臟腑之症狀
熱毒上攻清竅:頭痛、眩暈、失眠、煩躁。
熱毒侵犯皮膚:紅腫熱痛,大小不等的疱疹、潰破、糜爛、滲血、潰瘍。
熱毒內擾心神:高熱、神昏譫語、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
熱毒灼胸聚肺:胸部灼熱、胸悶胸痛、呼吸喘促、乾咳少痰、咽乾口燥。
熱毒損傷胃腸: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甚者血便。
熱毒傷肝腎:目乾澀、爪甲脆裂、腰膝痠軟、精神萎糜、眩暈耳鳴、脫髮。
熱毒迫血妄行:鼻出血、牙齦出血、咳血、吐血、尿血、便血。
熱邪深入營血,損傷營陰:身熱夜甚,斑疹隱隱。
單味中藥抗輻射
補氣藥:人參、靈芝、黃耆、紅景天、刺五加。
養陰藥:沙參、麥冬、天花粉、石斛、玄參。
補腎藥:何首烏、枸杞子、旱蓮草、肉蓯蓉。
活血藥:川芎、丹參、當歸、益母草、三七。
清熱涼血藥:黃芩、紫草、牡丹皮、赤芍、生地。
含碘中藥:含碘量較多的,多為海產植物,如海帶、海藻、昆布;含碘量較少的,如香附、夏枯草、川貝、玄參、牛蒡子、丹參等。
遠離輻射的小叮嚀
出門記得戴口罩撐傘;輻射塵濃度高時應盡量待在室內,若沾到輻射塵,洗澡和洗衣服即可除污;吸附在建物的輻射放射,經雨淋之後會進入空氣中稀釋掉。
不應擅自服用碘片
當核能設施遭受破壞後,會釋放出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其中包括碘129、碘131、碘132等化學元素。長期暴露在放射性碘元素之下可能引發甲狀腺瘤或甲狀腺癌,然而口服放射性碘131則常用來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與甲狀腺腫瘤,低劑量的碘131能夠降低甲狀腺的活躍程度減少甲狀腺的激素分泌量。
人體甲狀腺無法區分放射性和非放射性碘元素,碘片含有碘化鉀,可提高血中穩定碘元素的濃度,碘在甲狀腺裡飽和,甲狀腺就不會吸收環境中的放射性碘元素,從而減輕癌症風險。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碘化鉀並非輻射解毒劑,不能防禦外部輻射,也不能防禦放射性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質傷害,服用碘化鉀需謹慎,如腎功能不全者服用碘片可致病,孕婦服用碘化鉀會損害胎兒的甲狀腺功能,因此不能擅自服用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