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這本書真的不是我寫的,但是跟我寫的一樣好(自己說)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個綽號叫小喵,從國中時期到成為老太婆應該都是這個綽號,一樣喜愛芳香療法,剛好今年又養了兩隻貓。
當出版社邀約推薦這本書『芳喵的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的時候,我特別有親切感,芳喵是 百萬人氣部落客,從自身經歷紀錄了「自律神經失調」的康復過程。
「自律神經失調一定要治療嗎?」書中給了很好的回答,主要就是看是否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品質、社會職業功能。一但發覺受到影響,即時面對處理,提醒自己調整生活,並適時的配合醫療(康復鐵三角=治療+日常維護+心理狀態調整)。
「中醫?西醫?非藥物治療?」這一章節有諸多讓人讚賞和需要討論的地方,以下 總結我的看法。
首先,不是所有的失眠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如果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失眠,當然是先調整自律神經,睡眠問題會跟著改善。
第二,自律神經會影響氣血問題,可能從食慾、消化吸收而來,也可能從睡眠問題而來,其中一個環節沒有進展,就會變成惡性循環,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調整自律神經。
第三,中醫會讓患者搭配西藥安眠藥服用,是因為多數患者長期服用安眠藥,已經成為習慣或依賴,當體質偏差太多的時候馬上轉換成只吃中藥,效果通常不好,所以會建議體質調整到一定程度,再慢慢讓西藥安眠藥減量甚至停藥。
第四,成功停掉西藥,就會變成依賴中藥嗎?這要看體質是否有調整到平和質而定,也可能平和一段時間又需要治療,因為人都會年老退化。
第五,中藥用不對證的確會有副作用,但也有時候是患者突然吃了不一樣的食物或是遭遇某些事件,讓人誤以為是中藥的副作用,這些在時序發展可以做個釐清。
第六,中藥水藥效果不一定會比科學藥粉好,視患者的體質偏差程度決定。如果體質偏差過多,才需要搭配水藥,但是考慮經濟或是方便性,細水長流的服用科學中藥粉也能達到療效。如果體質偏差極小,水藥反而沒辦法像科學中藥單方可以作極微小的調整,也就是說,科學中藥粉並不會對證不精準(不是對症)。
第七,如果西藥吃得好好的,隔天起來精神飽滿,身體也沒有不舒服,也不見得要停掉西藥,只要遵循醫囑的劑量服用即可。
第八,自律神經失調的種類很多種,對應西醫的診斷也不同,身心科醫師會依照診斷及臨床症狀給予對應的藥物,而不是書上提到治標治本的說法。
第九,中西藥間隔兩小時仍然發生衝突的意思要講清楚,醫師不會因為衝突,怕你捨棄他而選別人,建議可以再跟你的醫師們溝通調整藥物,而不是變成這樣的想法。
最後,努力過頭,焦灼於為什麼還沒復原,通常會失敗;但是什麼都不努力,只想著哪一天可以停掉所有的藥物,絕對不會成功。
「不該吃的,真的別吃」這一章節讓我心裡大喊「bravo」,尤其是芳喵在讀者聚會當場驅逐直銷業的霸氣。會叫你不要吃醫師開的藥、只要吃某健康食品的廠商,絕對有問題。
衛福部公告13種保健功效評估方法,只有「輔助調整血壓」一項必須做人體試驗,也就是說,健康食品雖然有實驗數據,但 多數只要在動物實驗有效即可成為健康食品,然而世界各國對於健康食品的規範差異性不大。想要選擇有益的保健食品,建議諮詢醫師及查詢健康食品的實驗種類,至於身體到底缺乏哪些營養素,可以尋求 功能醫學領域的醫師協助檢查。
現今愈來愈多西醫師會叮囑某些患者燥熱或是寒涼食物不可以吃,每當患者這樣告知我的時候,我真心覺得這些西醫師很棒,愈是年紀大的西醫師愈知道如何養生,而不是認爲中醫飲食宜忌都在亂講。
書中施醫師和芳喵綜合出來的 忌口清單,主要是針對肝火旺、痰熱、濕熱的情緒亢奮、焦慮、煩躁、易怒族群。如果吃過多寒涼食物導致濕氣過重,或是為了減肥以為有吃飽、營養不均衡導致氣血虧虛,容易有情緒低落的狀況。
補品並非都是燥熱性質,中醫師也會開平補或是涼補的中藥,視當下體質而定。飲食宜忌很重要,可惜我不能像芳喵那樣跟讀者說「那你以後別來問我為什麼這麼久都沒好,你知道我的答案的」,因為這樣很容易被認為沒醫德。更多時候,是患者忘記自己吃了什麼食物,甚至吃了自己認為沒什麼問題的有問題食物,就需要患者每天拍照紀錄食物了。
除了忌口食物之外,多樣化的飲食才能攝取到廣泛種類的營養,外食族群可以選擇自助餐或是水煮餐,不要把健康食品或是加工食品當作正餐,盡量吃原型食物。
~
「很難痊癒的七種人」寫得很精彩,也幾乎是門診會遇到很難痊癒的類型。「紓壓篇」提到芳香療法,我建議使用疏肝和養陰的精油為基底稀釋使用,如果火氣旺盛、情緒亢奮可添加德國洋甘菊、岩蘭草精油,氣血虧虛、情緒低落可添加花梨木、柑橘類精油。
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能靠吃中藥好嗎?」「處理當初引發生病的原因」,有自覺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選擇讓你信任的治療方式,信任的強大力量會讓你的治療效果發揮到最大。祝福大家找到信賴的醫師及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