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靜脈硬化性結腸炎(phlebosclerotic colitis),也稱為腸繫膜靜脈硬化症,其特徵是腸繫膜靜脈壁硬化和鈣化。與動脈阻塞引起的缺血性結腸炎相比,靜脈硬化性結腸炎不涉及血栓形成。靜脈硬化性結腸炎的主要臨床表現從 無症狀到慢性腹痛、排便習慣改變,便血,嚴重者 腸阻塞,甚至 穿孔。輕度症狀可以透過觀察或症狀緩解藥物來控制,而嚴重症狀則需要手術。在大多數臨床情況下,靜脈硬化性結腸炎的診斷通常依賴電腦斷層或大腸鏡檢查。
靜脈硬化性結腸炎是一種罕見的非血栓性靜脈結腸缺血形式,主要見於亞洲人,日本報告的病例數最多,其次是中國和韓國。
長期使用含 Genoposide梔子苷和Sanshishi山梔子草藥 的患者可能與疾病進展有關。此外,糖尿病、肝硬化伴隨門脈高壓、高凝血病 和 慢性腎病 等疾病已被認為是 潛在的病因,因為它們會影響靜脈回流。惡性腫瘤是另一個潛在的病因,由於肝臟和腎臟腫瘤最常見,腎臟和肝臟損害可能是危險因子。
根據台灣2023年9月發表的一項回溯性研究,其蒐集到靜脈硬化性結腸炎的臨床特徵中,37.78%有草藥使用史,17.78%患有糖尿病,20%患有肝硬化,62.22%患有慢性腎病。也就是說,並非所有靜脈硬化性結腸炎都指向草藥使用,但是否使用草藥仍是必須懷疑的選項之一。
台灣這一項研究也帶來許多訊息:
病變主要影響右結腸,向左結腸的擴展多見於手術組。
損害結腸循環,引發結腸黏膜炎症,從而導致糜爛和潰瘍的發生。
靜脈回流障礙和瘀滯可能誘發腸繫膜炎症,導致黏膜水腫。
隨著發炎的進展,管腔可能會變窄。
看到李柏賢醫師分享靜脈硬化性結腸炎與加味逍遙散(丹梔逍遙散,丹梔的梔就是指山梔子)的案例,各位中醫師先不要氣憤,這只是告訴我們 臨床要多留意,說不定你的門診中就暗藏這樣的患者,長期自行服用某個方劑(我常在門診遇到患者明明是風熱感冒,卻已服用家中常備、治療風寒感冒的小青龍湯)。我在門診發現案情不單純時,常常需要抽絲剝繭地問診,從患者的三餐問到西藥、保健食品、精油等。
梔子性味苦寒,歸經心、肝、肺、胃、三焦經。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有走到三焦經,所以能清到全身的熱。
老祖宗的智慧證實,吃太寒確實會造成腹痛,寒凝血瘀導致靜脈硬化,血瘀導致出血(出血三大原因:虛、熱、瘀)。以下是我假設的治則:有些案例有腹瀉,而且到了血管層,我會考慮苓桂劑。靜脈硬化加上蟲類藥或樹脂類藥物效果會比較好。可以診察腹溫,不同部位需要用到不同歸經的溫陽藥。潰瘍要加修復黏膜的藥。
許多患者經常會問:「我中藥吃這麼久不會有問題嗎?」
我:「決定於有沒有回來看診,體質改變藥物也要跟隨著調整。」
不是焦慮或緊張就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治肝法很多,重點是舌邊朱點的肝鬱化火加脾虛證型,使用劑量也不會一樣,如果有其他肝的氣血陰陽失調要一併處理,不是一味疏肝就好。
一樣是加味逍遙散,許多論文也已證實這個方劑的優點,重點是要對證。這系列的案例告訴我們,千萬不要自行長期服用某些中藥,就算不是藥物,辛香料或是其他油膩的食物也可能造成身體損害,我在 健康1+1已經連續說明了 薑黃和大蒜的優缺點。寒熱平衡是門學問,中醫古籍早有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