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素食.jpg

 

 

不論吃素的理由是甚麼,保護地球、愛動物、還願等都很好,但吃素要會吃。

 

門診看過許多素食患者,常常都是在吃素之後體質改變因為吃過多寒涼食物變冷底(陽虛或身體容易積水)因為缺乏鐵質、葉酸、B12變貧血因為缺乏蛋白質變腎虛,當然也有少數冷怕了,甚麼菜都加薑反而上火,進而產生其他疾病。


我常會要求變冷底的患者盡量避免寒涼食物,但是如此一來能吃的食物變得非常少,營養來源可能不足,所以變通方式就是加上抵制寒涼性味的調味品或香料但要注意不是甚麼菜都可以加

 

變貧血的患者可以選擇富有鐵質、葉酸、維生素B群(尤其是維生素B12)的食物變腎虛的患者多吃多種豆類.穀類.堅果類

 

王培仁老師素食饗宴-1.jpg

 

2012年我參予了由朵薩DOSHA SPA舉辦的『素食創意料理大廚』王培仁老師的簽書會與素食饗宴(圖片摘錄自朵薩DOSHA SPA臉書),王老師談話時態度既優雅且從容,臉上永遠掛著發自內心的笑容,很難不讓人崇拜。多年茹素的她發展出適合素食者的食譜,在此不介紹食譜內容,大家可以參閱她與其他作者的共同著作『2012飲食密碼』,我特別推薦書中製作香菇素肉燥的香料油(圖片摘錄自朵薩DOSHA SPA臉書),也可應用於烹煮其他蔬食。本篇文章穿插與王培仁老師的談話內容以及身為中醫師的小補充,希望素食者也能“健康地享受素食”!

 

王培仁老師素食饗宴-2.jpg

 

 

素食如何選擇食材

 

素食饗宴前的素食示範教學時,王培仁老師提醒,選擇食材應避免使用基因改造的食材,盡量選擇當季食材,可以先選擇有機食材,接下來再考慮當地小農的農產品,最後才選擇超市的冷凍農產品。

 

關於有機食品,可參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中華有機農業協會』、『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等網頁,除了避免重金屬、絕對禁止使用農藥以外,植栽土壤的轉化也很重要,認識有機標章則可參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關於國內外有機標章一文。

 

 

素食避免冷底的秘訣

 

在享受那一場素食饗宴後,才發現原來素食料理也可以這麼千變萬化、激發味蕾、色香味俱全,更有一股暖呼呼的氣流緩緩流過全身,有助於改善素食者容易產生的不良體質,而料理的關鍵主要在於加入”薑“,可以是生薑或老薑,依主要食材來搭配,其他可以暖胃的中藥如”草果、白荳蔻、肉豆蔻、小茴香、八角(大茴香)、花椒、桂枝、丁香、肉桂 “等等。(詳細的暖腹食材及香料,請等待後續"腹溫與用藥"文章)

 

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一道菜中有偏寒涼性的蔬食(表一)可加入這些暖胃的中藥,若單純是平性或溫熱性蔬食則不要加

 

如果你的身體有其他火氣,例如熬夜損傷肝陰的虛火、情緒鬱悶或煩悶的肝火、憂思過度的心火、嗜食肥甘厚味的濕熱等等,應該先調理這些火氣

 

另外平時缺乏運動,氣血循環不良,則有可能因服用暖胃中藥而產生鬱火

 

表一、寒涼性食物表

穀豆類

粟米、苡米、大麥、蕎麥、綠豆

蔬菜類

瓜類除了木瓜、地瓜、南瓜以外,皆屬於寒涼性食物

蔬菜

蓮藕、荸薺、蕃茄(煮過可以去除寒涼之性)、大白菜、萵苣、空心菜、茭白筍、竹筍、蘆筍、茄子、芹菜、油菜、莧菜、白蘿蔔、瓠、各種菇類、海帶、紫菜、髮菜

果品

柿子、柚子、甘蔗、楊桃、橘子、菱角、梨子、李子、枇杷、葡萄柚、椰子、山竹、蓮霧、百香果、奇異果、火龍果、鳳梨

 

 

素食避免貧血的秘訣

 

1.     從飲食攝取

 

全素

奶蛋素

富含鐵質

皇帝豆,紅豆,紅莧菜,山芹菜,黑糖,紫菜,洋菜。

 

富含葉酸

萵苣、菠菜、胡蘿蔔、龍須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草莓、櫻桃、石榴、葡萄;豆類、堅果類、穀物。

加上蛋類

富含維生素B12

極少數的植物如螺旋藻類

加上蛋、牛奶、乳酪

 

2.     搭配補血的中藥

常見補血藥物如”當歸、熟地、枸杞、何首烏、龍眼肉、紅棗、雞血藤、桑椹“,如何使用呢?

 

枸杞滋補肝之陰血,可常服久服;雞血藤補血行血,亦可通經絡、暖腰膝、強筋骨;當歸補血效果快,含豐富荷爾蒙,如果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乳房疾病等宜小心使用;何首烏滋補肝腎陰血,也有降血脂的功效;桑椹補肝腎,滋陰養血,潤腸明目;當歸、何首烏、桑椹會有滑腸的效果,大便軟、不成形時最好避免;思慮過度容易耗傷心血,可以酌量使用龍眼肉,但服用若有牙齦腫等上火情形就需停用;紅棗從消化系統給予營養而補血,但因“甘令人滿”,如果容易腹脹、消化不良則需小心使用。

 

以上雖然提到這些補血藥,但是中醫補血並非就是使用補血藥,例如血中有熱也容易耗血,消化功能不好也會影響血液生成,肝腎虧虛也會影響造血,如果覺得自己還是有貧血的可能性,宜進一步找醫師諮詢。

 

 

 素食避免腎虛的秘訣

 

由於素食較肉食者少攝取血肉有情之品,而"血肉有情之品"在中醫是"補腎填精"的有效方式,當然前提是要能夠消化吸收。

 

素食者為了避免腎虛,除了攝取"多種豆類的蛋白質"以外,解決之道就是"多吃堅果類"!尤其是核桃補腎陽、芝麻補腎陰(也可入藥)

 

但是吃堅果類要慎選烘培方式,有些人吃堅果類之所以容易上火,是因為錯誤的烘焙方式,例如油炸或煎炒;好的堅果類需要低溫烘焙以避免產生燥熱之性,建議攝取量可以手掌量測,一天吃手握的一把可以避免腎虛。

 

此外,改善腎虛的中藥,滋補腎陰如熟地、生地、玄參、山藥、山茱萸、何首烏、女貞子、旱蓮草、覆盆子、桑椹等滋補腎陽如菟絲子、肉蓯蓉、巴戟天、補骨脂、獨活、杜仲、續斷、葫蘆巴等,可煮成藥膳加強功效,這些補腎的中藥之間仍有些許的不同,需再諮詢中醫師選擇用藥。

 

 

素食避免上火的秘訣

 

就是不要煮甚麼菜都加薑或是辛香料因為有些食物的寒涼之性不走肺經、脾經,如果走肝經、腎經就不能加薑

 

有些患者會自以為怕冷,因為吹風或是在冷氣房就不舒服,但是來門診的時候,穿的衣服其實沒有比一般人多,把脈發現血熱很盛,一問之下,常常在菜裡加薑或是胡椒等辛香料,而且不管是不是寒性的菜都加,有些人還不只加一些而已,反而加了一大把會辣口。結果還是吹風或是在冷氣房就不舒服,有時候多穿一件衣服反而覺得很熱,由於這類患者沒有穿特別多衣服,把脈又有血熱,其實不是真的陽虛(冷底),而是因為內熱太盛,造成毛孔張得特別開,身體想要散熱而自然調節很像有些癌症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時,身體很熱又很怕冷),中醫的治則是清血熱、調和營衛,並且必須停止吃薑或辛香料

 

 

素食營養不均衡也會有高血脂

 

門診不時有高血脂的素食患者非常疑惑地說:「醫師,我被診斷高血脂,怎麼會這樣?我吃素耶!」

 

其實吃素營養不均衡時,的確會產生高血脂,這裡的營養不均衡指的是各種營養物質比例不均,而不是營養不足,例如攝取過多的澱粉類(尤其是精緻澱粉,如蛋糕、麵包、甜點)及糖類(包含吃過多的水果)會造成血糖過多,人體為了維持血糖的穩定,過多的血糖就會轉成血脂肪

 

有些患者因為自己吃素,怕影響骨質密度,所以自行多補充起司、乳酪等,結果也是造成高血脂

 

另外,我一直強調"血脂肪是濃度的概念",有些被檢查出高血脂,但是肌肉消瘦、消化不佳的人(通常脈偏細),吃降血脂藥之前要再考慮。因為陰血不足,血脂肪相對於整體血量,其濃度是高的,因而被檢測出高血脂,這一類型的人反而要改善消化功能、滋補陰血,把血脂肪稀釋即可。但是如果脈細合併血管硬化的人,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改善體質,因為血管硬化、血管沒有彈性,補了可能會不舒服、補也補不進去(虛不受補),前提是要改善血管硬化

 

 

素食該不該喝油?

 

近年來因為印度阿育吠陀療法的傳入,"油漱及喝油"已蔚為風潮。前一陣子,甚至有雜誌以"豬油回來了"當標題,認為動物性飽和脂肪酸沒有想像中的糟糕,的確,如果跟人體無法排出的反式脂肪酸相比,這種順式的飽和脂肪酸當然比較好,但這並不表示可以無限制攝取,取決於人體的溫度是否能夠利用它

 

同樣道理,因為某知名企業家提到可以改善老人痴呆症的中鏈飽和脂肪酸-椰子油也是一樣,椰子油因為含有類似母乳成分的月桂酸,是非常營養的,然而它在冬天一樣會呈現固態,有洗過裝母乳的奶瓶也會知道,那奶瓶真的很難洗,所以如果你的溫度不夠,一樣會造成阻塞,重點是人體的溫度是否界於油品在液態的溫度範圍

 

一般來說不飽和脂肪酸比較不會因為人體溫度過低而產生問題,但是烹調就要注意其發煙點,過高則容易變質然而有些患者因為胃泛酸、嘈雜的症狀,誤以為自己胃壁薄,又聽取錯誤的舊觀念喝苦茶油(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來修補胃壁,反而加重症狀。

 

第一點錯誤的地方是苦茶油不會修補胃壁,只是吸附在胃壁表面,讓已分泌出來的胃酸不會再刺激胃壁,但是久而久之,乳化不良及吸收困難,反而導致阻塞。

 

第二點錯誤的地方是喝油保護胃壁要看體質為何有人喝油有效?有人喝油無效呢?常看美食節目的人會知道有一種油醋醬,就是將酸性液體(如醋或果汁)與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混合,仔細一看水和油還是分離的,喝油也是這個道理,只是懸浮而非使胃酸消失。懂料理的人就會知道如何讓水和油混合在一起,也就是加入乳化劑,這也是製作沙拉醬或蛋糕的原理,例如再加入蛋黃(含卵磷脂幫助油與水的乳化)。在生物體內也有乳化作用的例子:在小腸中,脂肪能與膽汁經由乳化作用形成乳化液,即脂肪能被打散成小顆粒(脂肪酸),因而能增加總表面積而減少表面張力,使這些小顆粒不會溶合而易於被吸收。其中,膽鹽及卵磷脂是消化及吸收脂肪所必須的生化乳化劑。所以喝油有效的人其中一種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膽汁疏泄正常,可以幫助乳化;喝油無效的人可能是膽汁疏泄不正常,無法正常乳化

 

承接第二點,另外一種喝油無效的人,是因為過多的不是真正的胃酸,而是水過多,水過多需要更多油脂及乳化劑,但是如此一來更加重了胃的負擔,這一類型"水過多"的患者通常不會有胃或胸口的灼熱感,而治療方式則是應該健脾利水。

 

既然如此,素食者到底該如何喝油?我會建議你將不飽和脂肪酸淋在食物(如飯、麵線、青菜等)攪拌均勻食用,而不建議直接用喝的方式攝取。

 

 

素食也可以享受美食

 

王培仁老師提到,飲食除了養生以外,吃得開心也很重要,不要因為吃素而委屈自己的味蕾、傷害自己的眼睛。

 

素食也會有油炸品,吃油炸的東西會讓人有幸福的感覺,除了適量享受外,還可以搭配解油膩的食物,選擇酸味食材如梅子、洛神花、泡菜、鳳梨、青蘋果、奇異果等在食材上淋上醋或檸檬汁,或消食中藥如麥芽、神麴、山楂

 

使用不同顏色的食材一起烹調,擺盤後讓用餐者看了也會食指大動、增進食慾。

 

王培仁老師談到生機飲食或是過於清淡的飲食(例如使用低鈉鹽),說:『不是癌症患者為何要吃生機飲食?不是腎臟病患者為何要用低鈉鹽?』就中醫觀點,許多癌症患者也不一定要吃生機飲食,這一切依體質而定;如果體質為痰濕壅盛,適當吃生機飲食可以改善血液濃稠、避免惡化或轉移;但是如果身體已經非常虛弱、氣血不足,實在不適合再給予身體寒冷的東西了

 

 

傾聽身體的聲音吧!

 

王培仁老師在我們聊天的最後,提到最重要的觀念:『要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是啊!傾聽身體的聲音是多麼重要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事!常見門診患者會主訴:『吃了某樣食物後開始產生某個症狀』。我會說:『那你可能要暫時忌口了』。其實我的內心比較想要這樣回答:『你為什麼要讓身體去適應食物,而不是選擇適合你身體的食物呢?』

 

患者又說:『以前吃都沒事啊!』這就是你的身體在告訴你出了問題!不是以前吃了沒事,只是這些食物還沒累積到能讓你不舒服的情形(跟抽菸一樣)

 

常會有患者要求我寫一些食療讓他們進補,我會依情況決定,有時候甚至拒絕,尤其是因為吃過多造成的疾病,少吃反而是一種補法

 

只想依賴食療而自行服用過久,沒有發覺體質改變,也容易導致其他疾病。

 

不要把食療當成只是要多加進補,而是應該多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性味,傾聽食物對身體的影響,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醫腹診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