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書中引言提出了最重要的觀點:精油的作用非常迅速甚至驚人,但芳香療法絕不能取代醫療建議。若你的狀況沒有很快改善,可能是因為沒有正確診斷,或是沒有對證使用精油。
研究證實了精油具有抗病毒、抗細菌和抗黴菌能力。
仍需使用在人體,經過免疫反應,才能達到抗菌效果。我曾經將抗黴菌的純精油滴在廚房滋生黴菌的地方,完全沒有達到效果。
細胞實驗的實證醫學運用到人體也應該謹慎使用。我的門診曾有案例是一位小女孩,主訴雙手紅、腫、癢、乾裂、脫屑、嚴重時會出血,問診之間發現她有在使用精油塗手,我驚覺不對勁馬上問了是什麼配方?原來她長期使用含有刺激性精油的肉桂抗病毒乾洗手配方,造成雙手嚴重的接觸性皮膚炎。
在使用胡椒薄荷精油的臨床試驗中,胡椒薄荷精油改善頭痛方面甚至與普拿疼的效力相當。
建議依照證型用油,畢竟胡椒薄荷只是短暫使神經麻痺而止痛並非治本,而有些頭痛即使吃了普拿疼也無法獲得改善,必須找出真正導致頭痛的原因。
針對疾病原因及證型,選對精油配方,搭配經絡及穴位按摩,才能真正治本。
在大多數情況下,出於安全考量,孕婦在整個懷孕期間不應口服精油。
其實無論何種族群,除非對精油有相當的理解,否則還是盡量不要將精油口服或是添加精油入料理。
精油可以使用於嬰兒或幼兒身上,但要慎選平和的精油,濃度、劑量應依身體狀況及部位調整。
書中強調精油名稱(例如「百里香」)必須精確,一定要加上所屬的化學類型(例如「沉香醇」),因為百里香種類繁多(側柏醇、沉香醇、百里酚等),每種都有其迥然不同的特性及安全性。
市售薰衣草精油亦然,如果沒有標明是真正薰衣草、醒目薰衣草、或穗花薰衣草,無法發揮精油的效用。
因為中醫芳療的推廣,開啟在芳療領域的教育訓練,沒有把學名標示清楚也是重點輔導的項目之一。
號稱有機的精油產品不可能全部成分是有機!目前要提供一整系列完全「有機」認證的精油是不可能的,書中提到兩個簡單易懂的原因:第一、用在萃取精油的「有機」植物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第二、許多精油來自遙遠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生產者由於財務問題而無法進入有機認證體系。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以傳統無毒的方式耕作,只是下游廠商就不能標榜「有機」來混淆視聽。
精油可以當保養品使用嗎?當然可以!把精油加入植物油裡調合使用,也可以加入凝膠、噴霧、乳霜、面膜、沐浴乳或洗髮精。
專業的研發廠商,會依據不同部位調整適當的濃度,更能避免經驗不足自行DIY加入過量或不洽當的精油在無香乳液而導致皮膚的副作用。
精油的好處,可以藉由呼吸來享受,例如透過乾式吸聞(滴在手帕上)或濕式吸聞(使用蒸鼻器或一碗熱水),請避免直接將裝有精油的物件放在燈泡上,溫度過熱會破壞精油的天然分子,並降低其活性。
除了過熱會破壞精油的問題以外,也要注意濕式吸聞時的熱水溫度。
最近有一則新聞:一名剛滿月嬰兒的家長在網路上看到一段影片,分享「利用保溫瓶裝熱水,讓嬰兒吸入蒸氣緩解鼻塞」的方法,於是家長讓嬰兒嘗試熱水蒸氣舒緩鼻塞,不慎讓熱水潑灑而導致嬰兒下巴、脖子、肩膀多處燙傷住院治療。
小兒是啞科,在還不會表達或不能清楚表達時,來自100°C的熱水蒸氣,還可能刺激嬰兒鼻黏膜,反而加重不適。
佛手柑精油能潔淨和平衡油性頭皮,羅馬洋甘菊精油能處理因壓力引起的皮膚「斑塊」、正「發作」的敏感肌膚。
都是中醫治則「養陰平肝」的實踐。
佛手柑精油在美容和皮膚護理方面,具有潔淨、收斂作用,對處理濕疹、牛皮癬,甚至是討厭的皮膚白斑也有其影響力。
檸檬精油具有「祛斑」的特性,可用來淡化雀斑和黑斑;檸檬精油對皮膚具有光敏性:使用後應避免立即曝曬於陽光下!
關於皮膚色素的治療,提到佛手柑精油與檸檬精油的使用,完全就是臨床運用的思路。
簡而言之,這兩者都可以藉由疏肝來淡化黑斑(尤其是肝斑),也因為同時具有光敏性的呋喃香豆素,使用後去曬太陽可以幫助改善皮膚白斑。
足浴、手浴、坐浴,或是全身泡澡:這些都是享受精油的絕佳方式。
泡澡時,精油會透過以下方式發揮作用:藉由皮膚滲透吸收,作用於全身;透過在浴室空氣中的擴散作用,由呼吸道進入體內。
請務必先將精油與泡澡用的中性基劑(國外的藥局有販售),再稀釋於浴缸水中(水溫不要太熱:最高37°C),否則精油會停留在水面,可能會灼傷皮膚。
在國內可改用含有介面活性劑的沐浴乳調合。
錫蘭肉桂精油不建議用在泡澡,也不適合幼兒使用。
仍然可以看情況使用,例如在感冒為風寒在表衛時,肉桂精油就可以用來解表祛除惡寒的狀況,依照浴缸大小決定劑量,大約1-2滴即可。
岩玫瑰精油加在乳霜中,能對抗皮膚老化,除了消除皺紋以外,它對妊娠紋也很有幫助,但必須定期、持續地塗抹。
岩玫瑰精油的快速止血功能,能夠加速傷口癒合並使皮膚更緊緻、抗老化。令人驚艷的是,運用於流鼻血的處理,可將沾有2-3滴岩玫瑰精油的棉球小心翼翼放入出血的鼻孔,並按壓鼻翼2∼3分鐘以止血。
當然,你還是要找出鼻出血的原因作後續的治療。
若用精油發生「意外」時要怎麼處理?書上提到,如果一滴精油不慎滴入眼睛,或是塗抹處的皮膚感到「灼熱」,請務必想到「植物油」:用植物油(甜杏仁油、葵花籽油、橄欖油,任何一種平和的植物油都可以)浸泡該部位,以稀釋精油並能立即緩解疼痛。
建議如果精油不慎滴入眼睛,請趕快去急診,通常精油不慎滴入眼睛的狀況極為少見,除非有人自行拿精油(茶樹)來治療蠕形蟎蟲引起的眼瞼炎,導致眼角膜上皮缺損。
我本來以為茶樹精油使用於蠕形蟎蟲眼瞼炎沒有進入人體試驗,看到相關醫療新聞之後,諮詢了我的大學同學眼科田彭太醫師,再次查詢論文才知道已有數篇人體試驗。
茶樹精油用於治療蠕形蟎蟲眼瞼炎有兩個原則:第一、需用顯微鏡去觀察眼瞼採檢是否真的有蠕形蟎蟲;第二、茶樹精油需用眼科特殊劑型(目前有清潔棉片與清潔慕斯),不可自行調配使用。
本書解惑了精油能穿透表皮、進入血液循環、調節器官及生理的功能,使用精油當保養品,不僅僅是為了改善皮膚狀況,而是透過外用方式先作用於表面,藉由精油穿透皮膚屏障,再深入體內運作處理內在問題。
精油在臨床的發展十分具有潛力,如何安全的運用在人體需要正確的濃度及劑型,持續的更新醫療資訊之外,將現有的芳療知識投入研究也是發展芳香療法不可或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