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2023年1月自中國醫藥大學取得中醫醫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結合中藥對晚期肺腺癌合併第一線標靶治療相關皮膚毒性及存活期的臨床效用」,是我在43歲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先說論文研究的結論。第一部分,以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中藥對肺腺癌合併第一線標靶治療之存活研究:中藥輔助治療可以改善接受EGFR-TKI治療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和無惡化存活期。第二部分,預防性中藥介入緩解肺腺癌合併標靶治療所引發皮膚病變之研究(單中心、初探性、前瞻性、評估者與受試者雙盲、隨機對照之臨床試驗):中藥可以提供與EGFR-TKI的協同作用,並預防和減少EGFR-TKI相關的皮膚副作用,而不會干擾正規的癌症治療。未來,需要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來驗證這些發現。
 
當初唸博士班的時候,很多人說我怎麼這麼笨選臨床組,要收案很久、選了最難收的肺癌、還只針對標靶治療的族群,其實那時我已經擔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腫瘤委員會委員以及參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多年了,因為臨床有一些有效的案例,對這個研究主題有興趣,於是厚著臉皮地詢問肺癌團隊夏德椿主任的意見。
 
從附醫離職、博士班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剛好遇到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團隊來中國醫藥大學交流合作,會議上就報了我這個臨床案例(肺腺癌患者,服標靶藥物導致嚴重皮膚副作用而停藥,服中藥後再度恢復標靶藥物治療),與會的MD Anderson團隊成員對中西醫結合的案例印象深刻,美國的西醫並不排斥中醫藥,官網上也有輔助醫學相關的研究整理及指導準則。
 
開始寫國科會計畫,被認爲資歷太嫩被拒絕(這我太懂,就像做品牌,邀約發文以及找行銷也經常是沒有下文,當你慢慢做起來的時候,信箱就自然會有合作的信件出現)。還好有癌症中心趙坤山院長的行政院計畫支持,以及台灣中西整合醫學會理事長夏德椿主持的台中市呼吸道健康促進協會經費支持,不然光靠以前在醫院的薪水,實在負擔不起這項研究計畫的經費。
 
這一篇肺腺癌合併中藥的雙盲隨機臨床試驗真的很硬,花了好多年,包括討論(特別感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趙坤山院長對臨床試驗研究計畫的指導,提出任何級別皮膚毒性的發生時間當作主要療效指標,以增加完成收案的可能性)、寫計劃案、申請計劃案、找研究助理、撰寫IRB、開始收案、期中報告、收案完成、統計分析、撰寫論文、英修、投稿。
 
在研究計畫差點被整碗端走的時候,還好我的共同指導教授夏德椿主任早就知道我的計畫,我也只能無奈地一笑置之。在課堂報告的時候,也因為被上級長官叮囑不可以說出中藥組成,差點被當掉。連外籍專攻癌症研究的博士班學長問我組成,我也只能說抱歉,我知道他是正派的人,也真正為癌症患者著想,但是之前的資料庫和研究計畫的事件,讓我學到一點,不到最後發表不要輕易把你的想法全部說出去,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還好我得到又學到教訓了。
 
忍耐和堅持,讓我走到這裡。有任何想法的時候,找對人合作真的很重要,不然別人就只丟了一句:「反正又不會完全一樣有什麼關係?」這讓我體會很深,因為太過熱情教導後輩反而差點讓自己畢不了業啊!(論文或是出書有時候就是這樣,明明你是原創,別人先發表變成你是抄襲,所以真的要等到論文被接受或書本出版了再完全公開,也就是凡事留一手,才不會被熱情吞沒。)
 
世界很美好,但要懂得保護自己。沒有人會為你的失敗負責,所以要先強壯自己。屈服資源而出賣知識財產是很蠢的行為,你可以另外找資源,總有志同道合的夥伴。
 
收案完成後,我先生請人幫忙跑統計,分析結果出來後,他說我這個研究算是完蛋了的時候,我也不氣餒(摩羯座的字典裡沒有氣餒這兩個字),由於是前瞻性、雙盲、隨機對照的初探性試驗,只好等確定能夠解盲了,我才去看兩組的資料。感謝我的助理謝采蓁幫忙,花了好多個下午,一人念資料一人key進表格,還複誦幾次確認無誤才放心。重新把所有資料整理成表格後,也發現問題在哪裡:問卷不是算總分就好,正向反向處理好,還要再做分類才能有效統計(這部分可以詳讀李采娟教授關於問卷的系列論文)。
 
感謝輔仁大學統計與資訊學系陳瑞照教授,在博士班資格考的時候提點我可以用cross analysis交叉分析。感謝強者我同學嘉義長庚中醫科楊曜旭主任介紹統計分析師,讓我可以統計問到飽也不覺得丟臉。我雖然不是很懂統計的方法,但有著各種五花八門的想法,試著從這些資料找到有幫助的分析,跑了十幾個版本才拍板定案。
 
我一向不是乖乖聽話的人,都離開醫學中心了,讀博士班也不是為了升等。關於中藥組成的揭露,其實研究計畫在通過IRB後就必須把中藥組成登錄在clinicaltrials.gov網站,當初我問了先生等人,都說不需要登錄,又被上級長官叮囑不可以說出中藥組成,心想好吧,就聽他們的,結果投稿的時候就差點芭比Q,major revision的時候需要有Trial Registration,也就是試驗登記號碼。先生還說,妳就先回revision,不行再登錄啊!我覺得我做最正確的決策就是,不要聽我先生的話,因為這樣revision更浪費時間。我試著追溯登錄,光是登錄一來一回也花了兩個月,還好追溯登錄有被投稿雜誌接受,想做臨床試驗的人一定要謹記在一開始就要登錄。
 
這七年內做了好多事,帶著我兒子小小喵到保加利亞、馬其頓、亞美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土耳其、日本、青海、西藏、四川、上海等地旅行,參加三次公演(不跳舞毋寧死:P),考到NAHA初階和IFA高階芳療師證照,寫了兩本中醫芳療書,成立診所和公司。我自己喜歡的事慢慢進行著,小孩的童年回憶也很重要,我的主要指導教授楊仕哲老師一度擔心我來不及畢業。
 
我的兩篇期刊都投在癌症綜合治療(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這本期刊,雖然impact factor沒有很高,但兩篇加起來,足以讓我能夠畢業,我很感恩。而且這本期刊著實具有前景,中醫界如果有癌症研究想要投稿,這本會是相對紮實卻又友善的期刊。
 
當住院醫師的時候去泰北義診,遇到走西醫的中醫系學長鄙視中醫,讓我很感慨,一旦走進西醫就忘記中醫的背景,讓我一度以為許多人都是這樣。我的主要指導教授楊仕哲老師,同時也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的影像診療科主治醫師及中醫學院中醫基礎學科教授,他雖然是醫學系畢業,卻有著熱愛中醫的靈魂。
 
我的共同指導教授夏德椿主任是中醫系的學長,雖然走西醫,卻默默支持著中醫的發展,他對患者也很好,會盡量想辦法幫患者找治療的資源,健保沒有給付時,經濟狀況又無法負擔自費時,就會考慮恩慈療法(指病情危急或重大之病人於國內無任何可替代藥品供治療,或經所有可使用的治療仍沒有反應、疾病復發,或為治療禁忌等,而申請使用經科學性研究,但全球未核准上市之試驗用藥。)
 
西醫為主治療癌症,讓中醫站在輔助的位置,這樣做並不會讓中醫矮一截。我的患者看到我的博士論文後問了我:「中西醫結合真的能夠讓癌症斷根嗎?」這種話我還真不敢講。「一劑有效,不養生又要終生不復發」,幾個穴位按摩或是一個藥方治療就會痊癒,在我看來都是農場文,你真的要這樣不認真面對自己的身心狀況嗎?我手上多數長期堅持配合的患者,不會因為害怕藥味而自行停藥,一如我的博士研究得到的結果,的確有比較好的存活期和生活品質。
 
已有許多實證研究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能顯著地增加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及改善生活品質,而研究這一塊也是中醫應該積極去證明的地方,而不是只限於把有療效的病例報告(case report)寫在網誌。事實上,Oxford證據等級Level 5有專家意見(expert opinion,未經清楚且嚴謹的專家意見),也要真正投稿實證期刊被接受了才算數。不是說不把中醫的臨床經驗當一回事,而是可以藉由臨床經驗的累積,創造出對患者更有利的局面。中醫的隨機對照研究中,也是有成功運用藥物加減完成研究的論文,這樣的作法早已經被實證醫學接受(“CONSORT extension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mulas 2017),問題在於你的研究是否嚴謹,對於醫學是否有貢獻。
 
中醫是廣泛被知道的傳統醫學,中藥不需要經過新藥開發這個步驟,所以在寫人體試驗委員會計畫的時候有利於中醫研究。根據聯合人體試驗委員會(IRB)的標準,臨床試驗中任何的中藥固有方劑均可使用,但不得將兩種以上的中藥固有 方劑混合為新藥使用。
 
醫學問題從來不會是愚蠢的,只是看你用什麼方式去研究,醫學答案也可能不會一直相同,即使答案不同甚至互相抵觸,只要研究方式合乎科學,仍然是值得參考的好答案。
 
博士班專題討論課的那兩年,臨床中醫師和非本科進入研究的做法截然不同,臨床中醫師是根據臨床經驗發現某些疾病可以用中藥或針灸做研究,再去查詢文獻來支持自己的想法,並進而建構研究設計。而非本科的研究生就必須先查詢文獻,看有沒有什麼中藥或穴位可以讓他做某疾病的研究,篩選之後建構研究設計。臨床中醫師和非本科的研究方法沒有孰優孰劣,但是中醫研究的思維,不應該是有了什麼實證醫學的療效,中醫師就只能照著這樣走(尤其多數民眾分不清楚細胞實驗到人體試驗的實證等級差異性),更應該是經由累積學習到的知識,將辨證論治運用在研究中,去證實中醫理論是可行的醫學系統。
 
最後一次專題討論課報告的時候,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問我有什麼想對學弟妹說的話。我認為,建置一個對研究者有利的環境很重要。當中醫藥被人詬病說證據力不足,但是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我也希望中醫臨床研究者,在做研究的時候不只是為了研究的積分,而是去試著證實中醫的辨證論治是確實可行的,當新的疾病出現,或是舊的疾病隨著新藥開發伴隨的副作用出現,中醫的辨證論治的確能夠發揮作用。
 
中醫常面臨這樣的困境,但是有幫助的治療不是全部都能在實證醫學上找到,這就是醫學能進步的地方。下次你有一個很好的研究想法時,不要只是抱怨別人都不了解你,要試著用科學語言去證明,沒有證明之前仍然可以保有自信,但也不要認為別人就是不懂而沮喪或是憤怒。
 
陳立夫先生說過:「救人的方法愈多愈好」。跟老朋友神經內科林劭臻醫師聊天的時候,發現我們都有共同的觀點,我們只想造福人群,老天爺有在看,會默默幫助我們的。
 
我理想中的中醫博士班研究,不只是為了達到博士班畢業的標準,而是為了想要說服西醫,中西醫是可以合作的。或許你會說,健保資料庫的研究沒什麼說服力,excuse me,那西醫做的健保資料庫也是這樣嗎?同樣用科學的方法去探討,至少中醫在這裡就站得住腳。然後你或許也會說,這個臨床研究案例數太少也沒有很明顯的有效,但我想因為這是前瞻性的研究,許多癌症的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可以參考這個研究範例,況且你怎麼知道我只會停在這裡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醫腹診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