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今天要推薦這本書《思路,決定你的出路》。作者何權峰,是暢銷心靈作家,也是醫師,專長是腦神經科學。「眼界決定世界,思路決定出路」,是全書的核心,再從這個核心分支出許多觀念與小故事。
乍看之下,本書與《秘密》一書的「吸引力法則」相仿:只要信念夠強,無事不可成;而人生所有失敗,其實都是自己吸引的。然而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信念強的人也會有踢到鐵板的時候,唯獨信念強的人,能從失敗中學習到經驗,有善敗的逆境商數,善於處理承受失敗的情緒,敗而不傷的智慧,把change變成chance。
問題不在情緒而是在思想。梵谷:「如果你沒有美麗的人生,那你最好有美麗的人生觀。」可惜梵谷有美麗的視野,卻沒有美麗的觀念,否則他不會深陷疾病困頓中。
愛上自己的不完美,當你全然接納真實自己時,自然流露自信,變得有魅力。臨床常見,已經看了身心科覺得自己沒事的人,太過在乎外表而焦慮導致消化不良;已經很瘦還是想要節食減肥的人,因為營養不良而月經不規則導致焦慮;這些人同時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但是治療其自律神經失調效果不彰,必須改變扭曲觀念的源頭才有機會,無論想要減重或是增胖,都應該要先愛自己再來執行。
如果你專注所渴望的結果,往往得到美好的結果。但如果你過度專注所渴望的結果,反而得到反效果。書中舉例克服癌症的病人提到:「我沒有治療我的病,我只是決定要專注在生活上。」臨床常見想要努力把自己治好的患者,卻忘記如何好好生活,該吃飯不吃飯,該睡覺不睡覺,就只是想要治病是不會成功的。
永遠要記得你想要的,而不是你所擔心害怕的。五年前,我的兒子五歲多時,我們全家一起去西藏旅行,從青海沿著青藏鐵路到西藏的路上,就開始服用預防高山症的丹木斯。小孩沒有吃高山症的預防用藥,除了本來就比較健康以外,對高山症也沒概念,只知道玩的小孩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舒服。大人總是被耳提面命高山症的各種症狀,即使服了丹木斯,一不小心還真的出現症狀,導遊說遊覽車上都會備著氧氣瓶,給那些疑似有高山症的旅客使用,但是有些並不是真的氧氣瓶,而疑似高山症的旅客使用卻有效,那就是因為知道太多資訊太緊張導致的過度換氣症候群,這些人可能只記得高山症的訊息而忘了他是來旅行的。
人生永遠會有其他的可能。網路時代的人缺乏冒險的精神,做任何事總是要在網路上查遍各種資訊,才決定前進的方向,資料沒有蒐集到非常完整則躊躇不前,然而網路上的資訊也不全是對的,只要發生不符合預期的計畫就驚慌失措,不懂得隨機應變,未雨綢繆也沒有用,何不轉念思考「危機就是轉機」?
尊重接納他人可以與我們不同,記住不論你的見解多麼客觀,都是來自你的主觀。一樣是觀念問題,若只想用攻擊的方式去說服不在同一陣線的人,這是最容易失敗的方式,因為沒有人喜歡被當成笨蛋。即使你是對的,也要用智慧來表達你的知識,在民主國家尤其更應該省思。
慢慢體會享福與受苦夾在一起才叫享受。我喜歡帶著兒子去體驗各種戶外活動,培養他抗壓的能力,而不是把他關在家裡只能看書、打電動。上週日剛好帶兒子和朋友一起參加2023台中國際馬拉松,初體驗6K樂活組完賽,跟著大家一起路跑的感覺很美好,全身痠痛但是超過癮,兒子雖然嘴巴叨念著為什麼要參加馬拉松,但是抵達終點時完賽的成就感還是表現在臉上。
拉金斯:「世上充滿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欣賞,如果你看不見,那是因為你太執著於自己的悲傷。」年輕的我遇到不滿意的事或是無能為力的事,總是感到忿忿不平,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年紀漸長,如果我遇到對的事或是想做的事,我變得比較少為了這些事束縛自己的情緒,即使繞遠路,我也會想辦法去完成它。與其花時間與人爭辯,不如找方法改善現況。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它。
再次拜讀何權峰醫師的書,依舊讓人醍醐灌頂。我只節錄了一些章節,並加上自己的想法,其他豐富的內容就留給讀者們去細細品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