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醫科 主治醫師 李嘉菱

 

 

肝癌預防復發.jpg

 

 

59歲張先生,有肝硬化、脂肪肝、B肝帶原、高血壓病史,並有抽菸及飲酒的習慣,曾因嚴重的肝炎及黃疸於民國91年住院治療,之後於99年04月診斷為肝癌,接受三次經皮酒精注射後,就診中醫希望可以預防復發。

 

就診時,患者主訴食慾不振、疲倦、腹脹、口乾苦、大便不成形、小便少、易入睡,經中醫舌診、脈診、腹診檢查後,初診給予薑黃、乾薑、虎杖、白花蛇舌草、丹參、黃耆、黨參、茯苓、鱉甲、地龍、甘露飲等藥物。

 

 

舌診.jpg

 

 

脈診.jpg

 

 

衛福部健保署於105年元旦推出「中醫乳癌、肝癌門診加強照護計畫」,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的乳癌與肝癌患者,術後1年內或接受放化療治療期間,可由中醫加強照護。此外,已有實證醫學從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於提升肝癌病人的存活率。

 

西醫的肝與中醫的肝不同,西醫的肝病之所以用中醫的治肝法,是因為位於兩脅,中醫的肝能助膽的疏泄,這個膽包括西醫的膽道、膽囊,還包括中醫的膽經以及與膽汁的生成相關途徑。

 

中醫的肝,屬於五行的木,近似於西醫的自律神經,但又不完全雷同。中醫的肝有很多層次,從肝主筋、肝開竅於目、其液為淚、其華在爪、其志為怒、肝藏魂、肝藏血、肝主疏泄,到肝經循行,經過生殖器官、鼠蹊、少腹、兩脅、乳頭、甲狀腺、巔頂,這些都與肝有關

 

中醫治療疾病的三大原則,尤其是癌症,就是「氣血充足,陰陽平衡、血液循環好」中醫治肝沒有偏方,治肝原則首重恢復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有助於正常消化,前提是「肝的氣血陰陽足夠」,因為肝的虛證也會造成疾病惡化,而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也能幫助肝的功能恢復。

 

知名的TED演講曾介紹抑制血管新生的食物,他提倡的概念就是「飲食是最好的化療」,中醫治療在改善血管過度新生及血管硬化的血瘀體質對於肝病及癌症特別重要

 

 

腹診.jpg

 

 

運用中醫腹診建立治肝公式,可以更精細地診察腹溫、肌肉張力等,其中調整肝的溫度很重要不是所有肝病或癌症患者都可服薑黃,例如肝動脈栓塞治療後導致肝熱就不適合;也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可服白花蛇舌草,寒證患者就不適合。

 

患者不間斷地經過中醫治療五年,並持續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獲得良好控制,沒有復發,今年邁入第六年,每個月仍持續回診調整體質。

 

 

肝纖維化掃描儀.jpg

 

 

此外,患者也接受長安醫院最新引進的肝纖維化掃描儀(Fibro Scan)檢查,肝纖維掃描儀是一種快速、無痛和全面性的無創肝臟檢測,更精密且準確地監控著脂肪肝及肝硬化的數值。針對沒有肝硬化的民眾,檢測結果還能有助於預測各種併發症,早期監測和評估肝纖維化,避免走向肝硬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醫腹診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