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馥芊中醫診所 院長 李嘉菱

 

 

消化不良.jpg

       

 

                適逢百年婚潮及農曆新年,大大小小的喜宴、尾牙、家庭聚會、春酒接踵而來,在享受美食之餘,卻也導致不少疾病,例如消化不良、腸胃不適、肥胖、高血脂等,而大多數人以為消化不良只是消化比較慢、進食後肚子飽脹不適,其實消化不良衍生的疾病繁多,更是不可忽略食物對人體的影響。

 

何謂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在Rome III committee有了新的定義,包括一個以上的症狀:食後飽脹、易飽、上腹痛或有燒灼感。消化不良在臨床上往往難以明確診斷,因為多數疾病會有相同症狀重疊,如胃灼熱感伴隨逆流則為胃食道逆流。

 

消化不良的診斷與分類

1.功能性(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消化不良的症狀持續或復發至少12個星期,在過去 12個月無器質病變。功能性消化不良佔消化不良的患者約60%,其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胃蠕動異常、內臟敏感性有關。

2.非功能性消化不良

     (1)三種最常見結構性疾病:如消化性潰瘍病(15%-25%)、回流性食道炎(5%-15%)、胃或食管癌(1%-2%)。

     (2)其他結構性疾病:如膽道疾病、胃輕癱、胰臟炎、缺血性腸道疾病、慢性腹壁疼痛、大腸激躁症。

     (3)其他原因包括:藥物引發消化不良(如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代謝障礙、心理因素。

 

消化不良的治療

1.治療原因。

2.若檢查有幽門螺旋桿菌,應治療加以根除。

3.注意飲食習慣。

4.注意心理因素。

5.戒菸。

6.避免誘發因子。

7.家族有上消化道癌症,應特別注意。

8.體重減輕、消化道出血、持續嘔吐、吞嚥困難及貧血時應立即就醫。

 

消化不良的中醫觀點

食物入口後,胃會有腐熟食物的功能,這個原理和一般烹煮食物類似,沒有水(胃陰)則食物容易燒焦,沒有火(胃陽)則食物無法煮熟,由於陰陽化氣,胃陰胃陽合而成為胃氣,可以腐熟食物。脾可以運化水榖,也就是運化水濕及榖食,從食物的原形到成為小分子吸收都需要脾的化,脾的化也參與了胃的腐熟,而脾氣、胃氣都需要腎陽的火來溫煦幫助腐熟食物。

消化不良與脾胃功能、食量、進食速度有關。平常消化功能正常,某段時期突然攝取過多食物、水分,或是進食過快、沒有細嚼慢嚥,也會產生食積,這好比抽水機的抽水量是固定量,一旦颱風來了,突然下大雨,抽水機無法負荷過多的雨量而造成淹水;素體脾胃虛損,胃的腐熟水榖和脾的運化水榖功能不佳,即使食量正常,也會產生食積;另外則是因人而異對特定食物種類的消化不良,常見如糯米製品(湯圓、年糕、米糕、飯糰、麻糬、粽子)、玉米、麵粉發酵製品、肉、甜食、油膩食物、寒涼食物等,都會導致消化不良。

 

食滯不消,日久成積

        消化不良與食物的消化有關,若食物積滯不消,日久成積者,在中醫廣泛地可稱為『食積』,屬於九積之一。九積指的是食積、酒積、氣積、涎積、痰積、癖積、水積、血積、肉積,與食物積滯相關的為食積、酒積、水積、肉積,另外還有麵積、糍糕積、果菜積、乳食積、茶積、蛋積等。

        在食品精緻化的現代還有不可忽略的『甜食積』。以原味主廚(The Naked Chef)廣為人知的傑米‧奧利佛曾在TED演講以方糖作範例,假設每天吃八湯匙的糖,五年內相當於攝取一推車量的糖;這些糖存在於各式飲料中,包括天然果汁的果糖,都會進一步轉化成脂肪,無形中使你逐漸增胖,脂肪存在於肝臟變成脂肪肝,存在於血管變成高血脂、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在中醫概念裡,甜能生痰,這個痰可以是肺部的痰,也可以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痰,如脂肪肝、高血脂、肥胖等。

 

哪些因素容易損傷脾胃之氣?

1.     飲食不節:進食的量和時間不節制,指飲食過飽、過飢、無規律而言,包括暴飲暴食、長期過量進食、飢而不食、或長期攝食不足。

2.     飲食無時:不吃早餐、延後進食、三餐不按時進食,可以引起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並進而影響其他臟腑的失調。

3.     飲食不潔:攝取不清潔、過期、腐敗、或有毒的食物。

4.     飲食偏嗜:對某些食物有特殊的愛好,包括種類偏嗜、寒熱偏嗜、五味偏嗜,一般養生應避免過食寒涼滋膩之品,寒涼之品除了溫度偏冷,還有本性偏冷的食物,滋膩之品則包括油膩及重口味的食物。

5.     飲酒過度:酒能生濕,啤酒偏於寒濕,濕鬱久則化熱,而烈酒則偏於濕熱,這些濕能困脾,會導致臟腑功能失常,而引起一系列的病變。適度飲酒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中風、痴呆;但大量飲酒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如增加酒精性心肌症、高血壓、出血性中風的風險,並引起其他器官疾病,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胰臟炎、某些癌症、退化性神經病變,及胎兒酒精症候群;女性還必須注意大量或少量飲酒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6.     外邪困脾:外邪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皆可造成氣機鬱結。

7.     思慮勞神過度:指長期思考過度,思慮不已,可致中焦氣機鬱結,傷神損脾,並暗耗心血。

8.     勞力過度:指體力勞動負擔過重或劇烈運動時間過長,得不到應有的休息,積勞成疾,以耗傷脾氣最為突出。

9.     體逸太過,久臥傷氣:長期多靜少動,使氣血運行遲緩,脾胃功能減退,導致消化不良。

10.  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

11.  年老體衰

12.  大病久病之後,元氣未復,失於調養

 

食物積滯與人體的氣機運行互相影響

        人體在攝取食物後,消化系統會將食物轉化為清輕陽氣(類似營養物質),稱為『清陽』,而食物的糟粕和廢濁的水液則稱為『濁陰』;食物積滯影響脾升胃降的功能,導致清陽不升(水穀化生的清輕陽氣不能正常濡養頭面、肌表、四肢)、濁陰不降(水穀的營養原料和糟粕,不能正常被消化吸收和排泄)。

        外感會影響消化功能,例如容易脹氣的人,因為天氣轉變得到感冒,影響體表具有防禦功能的衛氣,由於衛氣散布於周身,外達皮膚肌肉之間,內至胸腹肓膜之處,所以感冒連帶著影響腸胃的氣機。

        情緒也會影響脾胃的氣機而影響消化,情緒與中醫的肝較有相關,肝的疏泄可影響脾的運化和升清、胃的受納和降濁和促進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膽汁可協助脾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抑制性情志如鬱怒、憂思,會抑制肝的疏泄,導致肝氣鬱結;亢奮性情志如暴怒,會引動肝氣升發無制,導致疏泄太過。此外,思慮過度亦會傷脾,思則氣結,影響中焦脾胃的氣機。

 

小兒更應該預防食積

        食積常見於小兒身上,因小兒先天之體質為肺、脾、腎、陰常不足,肝、陽常有餘,『脾不足』指的就是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因而容易乳食不化,久而成積,或傷於乳食,致脾胃運化失司,升降失調而成積滯,又稱為『乳食積滯』,故小兒的哺乳餵養,重在“乳貴有時,食貴有節”。

        小兒食積的症狀表現為口中有乳酸或酸臭氣味,吐奶,腹痛痞脹,肚腹發熱,糞便酸臭,夜間發熱,天明複涼。食積在體內存留久了以後,會產生痰濕,就會引起咳嗽、疳積等,疳積是小兒科疾病,小兒的外觀頭大、肚子鼓、脖子細、四肢細、面色白,乍看之下肥嘟嘟的,但是卻營養不良。

 

 

食積的症狀

1.     腹脹、胸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由於脾主升、胃主降,食積會影響脾胃氣機的升降,氣機阻滯則導致腹脹。食積導致胸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的病機亦與此相關。

 

2.     腹痛:因飲食不節,積滯不消所致的腹痛。以痛甚欲解便,便後痛減,噯氣有酸味為特徵。

 

3.     腹瀉:飲食失節,吃太多或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損傷脾氣,食物不易消化,食物積滯在腸胃,腐敗導致腹瀉,大便會有酸臭味。

 

4.     便秘:飲食失節,食積導致氣機阻滯而產生便秘,大便或排氣會有酸臭味。

 

5.     胃酸增加、發熱:食積鬱久化熱,可導致胃酸增加,亦可產生身發熱感,稱為食積發熱,多為夜間潮熱,觸摸肚子發熱,且糞便為酸臭味。由於小兒先天體質為脾常不足,運化功能相對於大人較為低下,故食積發熱常見於小兒身上。

 

6.     類似感冒:此症狀與人體氣機的運行及衛氣(類似免疫力)有關,由於衛氣散布於周身,外達皮膚肌肉之間,內至胸腹肓膜之處,食積會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衛氣運行,而有類似感冒的感覺。例如暴飲暴食後常有頭痛不適,吐後往往身濈然汗出,不適感方解除。

 

7.     咳嗽:食積咳嗽的症狀為五更咳嗽,嗽至清晨;或積痰咳嗽,吐痰味甜,時覺胸前飽悶感,脈洪大或沉滑。食積咳嗽之因可為食積釀痰、上漬於肺,食積氣滯、氣逆犯肺,食積蘊久、化火侮肺,或食積成瘀、肺之氣血運行不暢,肺失宣發肅降則咳嗽。若內傷飲食,五更咳嗽,需考慮食積化熱,胃火乘肺,食積之火至寅時(凌晨3-5點)流入肺經。

 

8.     喘逆:因飲食不節引起的氣喘,又名食積喘逆,病機與食積咳嗽類似。伴隨症狀如胸滿,胃痛腹痛,惡食飽悶,大便或結或溏,上氣喘逆,喘嘔噯氣等。

 

9.     頭痛、失眠:食積阻礙清陽上升,或飲食無法轉化為營養物質以濡養頭面。

 

10.  膚癢:曾有病患每天晚餐後會起蕁麻疹,部位在腹部,有一次嘔吐許多後蕁麻疹跟著改善,原來是食積導致,食物在腸道發酵產生毒素,導致類似過敏的反應。

 

11.  經閉:古代醫案某婦女因家境貧寒,自幼多食生冷,天冷風寒卻穿衣不足以保暖,至青春期時,面黃肌瘦,月經不來或雖來而量少色淡,久而腹脹痛增。多數醫師認為其體虛而給予補藥,半年後腹大如鼓,看到食物就想吐。再邀另外一位醫師,胃中按之有堅塊,四肢冰冷,診為寒凝食積,虛人實症,以祛寒溫胃消食之品投之,氣溫則行,食消氣行而通,血亦通而經自行。

 

 

食積的預防及治療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三餐宜定時定量,避免飲食偏嗜

 

2.     大病過後不可過度進補,應依個人體質循序漸進地進補

 

3.     治療食積的方法除了調整脾胃及腎的功能、穩定自律神經以外,若是因為攝食過多導致食積,可讓邪(食積)有出路。例如常見聚餐後,少數幾個人有腸胃道不舒的症狀,嘔吐或腹瀉、全身冒汗後緩解,這時候不一定是食物不新鮮引起的,而是因為這些食物超過腸胃的負荷,食物排出體外,氣機通暢之後症狀也跟著緩解。所以治療食積須適當使用理氣藥物,若食積久已成積滯,需加入活血化瘀及軟堅散結藥物。

 

4.     由於食物有偏性,若食積久可寒化或熱化,此時需辨明寒熱加以治療。傷五畜之肉者,則為肉積、熱積。傷五果之類者,則為果子積、生冷積。冷積宜丁香脾積丸下之,以原食生冷之物作湯。熱積宜丁香檳榔丸下之,以原傷穀肉之物作湯;謂之溯源湯。

 

5.     依食積的類型治療

 

 

 

 

病因

症狀

治則與方藥

酒積

飲酒過多

肚腹脹痛,食少,目黃口乾,時嘔痰水。常見於酒精性胃炎、肝硬化等疾病。

曲蘖丸、酒積丸、烏白丸。

葛根、葛花、麥芽、神麴、枳實、烏梅等。甚者甘遂、牽牛。

乳食積

單純飲乳積滯

煩躁啼叫,睡眠不安,口中氣熱,口腔常有乳酸或餿臭氣味,或吐出未消化的奶片,泄瀉,或大便乾結。

 

保和湯。

麥芽、神曲、山楂、萊菔子、陳皮等。

乳食俱傷積滯

兼見食不知味,胃納欠佳,脘痞腹脹,或有潮熱,低熱等癥,日久失治,則形成虛羸。

治宜消積導滯以治標,調理脾胃以治本。

先用保和丸、平胃散加減;后用啟脾丸、參苓白朮散。

人參、炒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山藥、麥芽、神曲、山楂等。

果菜積

過食生冷果菜

不時瀉利,甚至便血,裡急後重。不時瀉利,腹中若有愧儡也。

妙應丹、桂香丸。平胃散加丁香、麝香。

木香、砂仁、炮薑丁香麝香、肉桂。

傷菜,丁香、麝香、肉桂。傷瓜,鯗魚炙食,瓜皮煎湯。

痢久不愈,便血時發時止,裡急後重,時或不禁,脈軟不數等。

治宜清熱祛濕,消積導滯,用醉香玉屑方。

麵積

麵食過多

過食麵食類,或受寒,或懊憹以致成積,胸胃飽悶也。

方用阿魏丸。亦可用萊菔子酒煎服。

麥芽、神曲、萊菔子、肉桂、白朮、乾薑等。

糍糕積

食糍糕類食物過多

噫氣吞酸,心腹作痛。

方用青木香丸。

宜白芍、榖芽、神曲。

索粉積

食索粉(今之冬粉)過多

胸腹間若有所梗。

方用紫蘇湯(紫蘇、杏仁泥等分,濃煎湯服)。

宜枳實、萊菔子。

肉積

食肉過多

腹多膨脹,泄瀉疼痛。

阿魏丸、小阿魏丸、三稜煎丸。

山查、神曲、麥芽、萊菔子、醋。

牛肉積

食牛肉過多

停滯不化,腹脹成積。

搗馬鞭草汁或生薑汁飲之。

蛋積

食蛋過多

噯敗卵氣作酸堅痛。

方用妙應丸。

白蔻仁、橘紅、豆豉、姜汁。

水積

飲湯水過多

足脛脹滿,或胸脅引痛、瀝洛有聲。

方用五苓散、十棗丸、破積導飲丸。

郁李、商陸甘遂芫花、牽牛子茯苓豬苓。

茶積

嗜茶成癖,或喜吃乾茶葉而成積

面黃,胸膈或空或脹。

方用星朮丸、磨積丸。

宜薑黃、吳茱萸、蒼朮、白朮、炮薑、川椒等。

甜食積

食含糖食品過多

腹脹滿悶,脂肪肝、高血脂、肥胖。

方用二陳湯,溫膽湯。

宜竹茹、麥芽、神麴、山楂、何首烏等。

 

 

 

 註以上部分藥物需經過醫師診斷才能服用,請勿自行服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醫腹診專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